救生员人数不足、救生器材不见踪影、警示标语不明显……
我市部分泳池存在安全隐患
■见习记者 潘敏洁
夏日炎炎,凉爽的泳池成为不少市民的消暑好去处。然而,记者近日跟随市体育局工作人员走访我市多家游泳场所时,发现一些游泳场所存在安全隐患。
全市共有16家
游泳、漂流场所
备案登记
据了解,我市对经营性游泳场所有严格的审核与管理办法,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是对救生员及硬件设施配备,水质卫生的把关等。市体育局按照温州市高危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申请材料,对照我市各游泳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备案登记。目前,在市体育局备案登记的共有16家游泳、漂流场所。其中游泳场所分别是国际游泳馆、凤荷三期游泳馆、万松游泳俱乐部、罗山游泳馆、飞云奥体游泳培训中心、愚溪游泳池、阳光酒店游泳馆、巾仙溪农家乐、桐星天然游泳池、卧龙峡农家乐、龙翔游泳池、奥兰多游泳池、全东游泳池、塘下中学游泳池等14家;漂流场所则有双溪寨漂流、龙湖寨寮溪漂流等2家。
针对一些景区、漂流等场所经营游泳项目的行为,市体育局党组成员蔡应国表示,漂流场所经过审批的是漂流项目并非游泳项目;而景区由于水库深、面积大,尚未有相关的审批标准,各业主应该加强对游客的管理,严禁游泳。
蔡应国还指出,我市个别游泳场所存在未备案开放的情况,这类场所甚至没有配备救生设施、救生员等,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一些已备案登记的游泳场所,在经营过程中也出现救生员未到岗、警示标志不规范等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游泳场所的安全规范,体育局会不定期地对各家游泳场所进行抽查。
飞云奥体游泳培训中心:救生器材不见踪影
7月5日下午16时许,记者跟随市体育局工作人员来到飞云奥体游泳培训中心。据培训中心的负责人周道权介绍,该培训中心已经营多年,内设一个水面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游泳池,共配备13个救生员,实行“早上7人,下午7人”轮班制。
根据《游泳场所经营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的人工游泳池,至少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2人;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平方米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根据排查,该培训中心的救生员人数以及执岗情况尚可,但是应该放置在泳池附近的救生圈、救生杆和护颈套等救生器材却不见踪影。此时,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忙不迭地搬出救生器材。市体育局的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像这种忘记把救生器材搬出来的情况在我市游泳场所比较普遍,存在安全隐患,负责人应该引起重视。
奥兰多游泳池:救生台欠缺、警示标语不明显
当日下午17时许,记者又跟随体育局工作人员来到位于东山的奥兰多游泳池。在现场,记者看到几个救生观察台上空空如也,不见救生员踪影。“有几个人去吃饭了。”工作人员说道。据了解,奥兰多游泳池占地5000多平方米,内设一个800平方米的泳池、两个375平方米的泳池,另设2个儿童嬉水池及6米高充气滑梯一座。根据规定,总共应配备12个救生员。据市体育局工作人员介绍,该游泳池的救生员人数符合规定,但在执岗情况上存在明显不足。
除此之外,救生观察台的数量不足以及摆放位置也存在安全隐患。在800平方米的泳池里,记者看到4个救生观察台紧挨在一起,其中一个甚至是面向旁边的培训区——375平方米的泳池。“救生观察台距离太靠近了,这样会造成视觉盲区,怎么能保障安全?”市体育局工作人员转身又指了指下方平地上的两个儿童嬉水池,“这里的救生观察台也是,两个紧挨着,且只面朝着一个嬉水池,另外一个嬉水池就成了安全盲区。”
根据规定,泳池还必须有明显的水深度、深浅水区警示标示,或标志明显的深、浅水隔离带;在醒目位置悬挂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游泳救生员的姓名、照片、职业资格证书编号等信息;在醒目位置悬挂“游泳人员须知”、“严禁跳水”、“严禁追跑打闹”、“防滑”等必要的安全警示。然而在奥兰多泳池内记者并未看到水深度等安全警示,细问之下,循着工作人员所指着的一个不明显的位置,只见一个斜挂着的写着“水深1.25米”的牌子。工作人员说:“由于受到阳光暴晒,颜色都褪色了。”“奥兰多”的负责人表示,会尽快改善存在的不足之处。
万松游泳俱乐部:救生员在岗人数不足
7月6日下午18时许,记者又来到开放到晚上22时半的万松游泳俱乐部。记者看到该俱乐部内有足够的应急照明灯,在墙上悬挂有明显的游客须知、游泳安全注意事项、严禁跳水潜水、注意安全等警示标志。
据了解,该俱乐部内设一个约300平方米的培训区泳池及一个1050平方米的大泳池。在大泳池内,又设了深水区和浅水区。“请问你知道哪里是深水区、浅水区吗?”参加培训的孩子指了指墙上偌大的红色字体说:“看这个标志就知道了。”
总体来讲,该俱乐部的配备还算规范,比如救生器材就搁在救生观察台旁,救生员的在岗情况却存在不足。据了解,该俱乐部共配备11名救生员,根据其游泳池面积应该配备8名救生员,然而该俱乐部在上午共配备5名救生员,下午共配备6名救生员。“虽然该俱乐部的救生员人数符合规定,但在执岗分配上并未衔接好。”市体育局的工作人员说。
同时,在培训区并未看到救生员。“大池和小池我都盯着巡逻的。”负责巡逻的救生员说。实际上,培训区也应该配备救生员,即使培训区有教练员,但教练员并不能充当救生员的角色。
游泳者自身也应强化安全意识
在提倡全民健身的时代,游泳场所数量的增加无疑是件好事,但与此同时安全情况不能忽视。蔡应国表示,我市各大游泳场所应该提高安全系数,自觉按照规定建设泳池,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据了解,救生员是游泳场所的安全保障之一,然而由于我市救生员的流动性大,加上一些救生员缺乏责任心、敬业心,让这份保障大打折扣。
同时,一些市民的行为也加大了安全管理难度。奥兰多游泳池的负责人颇为无奈地说,原本一些特别小的孩子是不能进入浅水区的,但一些家长不听工作人员劝阻硬要带孩子进去,说有他们陪着不用担心。
像这般不听劝阻的市民在其他游泳场所也颇为常见。在万松游泳俱乐部可以明显地看到“严禁跳水潜水”的标志,而一些市民根本就无视这些警示。“我们的深水区是1.5米,如果一个1.7米个头的人跳水,难保不会发生头撞到池底的事。”该俱乐部救生员说。蔡应国强调,安全是双方面的,游泳场所提高安全系数的同时,游泳者自身也应该强化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