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福泉山
■刘筱静
原以为名山秀川都远在千里之外,细细寻访,家乡可去之处极多:人文的、山水的、趣味的。陶山,便是集山水与人文为一体的好去处。横跨陶山、桐浦的福泉山,已开辟条条车道,通往白云深处。深山之巅有福祉——天下第二十八福地。
夏日的清晨,福泉山便在晨曦中掀开迷人的面纱。山道盘旋狭窄陡峭,富有经验的司机把握好手里的方向盘,流动的车辆流畅的线路,与大山的节拍相吻合;绿意写满山野,山坡上草木承受江南的梅雨滋润,焕发青春,山中的芦苇长势汹涌,在蓝天下潇洒地招手。途经一条岔道,往右驶去,迂回上山,一路上不见民房山民,不见车辆。通往山顶上的鱼形的水泥山道,极像双色太极图阴阳图中的一部分,在蓝天白云下意味深长。抵达山顶,竟有稀疏几间民房,海拔已达500米了。
此处便是磨岩殿了。
远远望去,石屋垒成的磨岩殿凭空临风,三面几近于悬崖,两个大石头屹立于山头,光滑而圆润,朝东的一面刻有“磨岩”二字,南边有一石门,上边刻有“磨岩殿”三字,两侧刻有对联“磨岩磨励志心恒别就,福泉福常在心诚即施”。周边建成了平台,从平台俯视,三面均为陡坡,下面盘山公路蜿蜒曲折,远处隐约可见桐溪水库。我们惊诧于它的独孤和空灵了。我感觉到了一股清风袭来,荡涤去山脚下的暑气俗气。此处当年为陶公、杨府二尊神像暂居之所,2006年重修福泉寺之后,神像重返旧址。
旧址便是南朝“山中宰相”陶弘景炼丹之所——福泉寺了。
从磨岩可以驱车前往另一座山上的福泉寺,依旧是弯曲的山道岔道,接近十八亩水库时,山路尚未铺成,只有黄泥和粗石铺就的单行道,坎坷不平,一边是悬崖,一路没有护栏,水库边是一条有坡度的小道,车子必须开足马力冲上去。寻访之路颇为坎坷。据说,若是从陶山方向上来,得步行40分钟方可抵达福泉寺。
然而这十八亩水库着实迷人,高山之巅,镶嵌在群山之间,承接日月天土之精华,蓝天倒影在水面,白云在湖面悠然漂过,纯净得像西藏姑娘的眼睛。一路上,我们叹为观止的是这海拔570米的山里竟藏有此般纯净的天池。难怪陶公会择址此地隐居采药炼丹。
福泉寺,依山而建,就坐落在这奇山秀水之间。此处为道观,我们了解到了福泉山的历史、道教文化的精粹以及陶弘景在此隐居的故事。我们还参观了福泉寺,找到了几处仅存的历史遗留。路过了种玉畦,来到了炼丹崖。“百尺悬崖欲上难,陶公在此炼金丹”(稼翁《炼丹崖》),炼丹崖名不虚传。一侧已安装围栏,下面是万丈深渊白云谷。想象当年陶公端坐此地,面向空灵的天宇,隔谷远眺香炉峰,题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领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究竟真实”一定是妙不可言。如今,山野里筑建了“炼丹亭”,以此纪念陶公。
迂回下山,来到桐溪水库小憩,在临水的浮桥上,回望福泉山,白云般的心境不由自主地怡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