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为生态农业“进补”
■王国荣
说起灵芝这“仙草”,一般人会认为它是深山老林里才有的稀罕物种,这也许是受“仙”误导,又有千年药用历史,系中国传统珍贵药材,更添其神秘感。其实它是可以人工种植的——马屿镇后姜村的姜贤好、谢银平夫妇,今年就成功种植出了灵芝(详见本报7月26日3版报道)。
现代乡村,不再是仅仅种植五谷杂粮、蔬菜豆荚,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很多村民纷纷向特色生态农业经济迈进,因地之宜创办起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种植或养殖场,昔日的农民一跃成为公司老板。大变革时代,农村也讲“转型升级”。
姜贤好在村里租下15亩“仙草”地,引种了4万多株灵芝,按每株约250克重的灵芝大约可产孢子粉75克,灵芝孢子粉加工后的售价约为每公斤1600元,灵芝本体晒干烘焙后的售价约为每公斤300元算,姜贤好今年能够获得怎样“不错的效益”?想必有兴趣种植的村民,会拿出计算器来算,或者在纸上做加减乘除。
期待姜贤好的“仙草”越种越好,他的龙生好灵芝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越办越兴旺。据报道,目前他正在搭建二期30亩大棚,用于灵芝栽培生产,并与丽水龙泉的一家公司合作,打算将灵芝孢子粉卖到中东等地。这是颇具诱惑力及感召力的新农村经济产业,是科技治贫致富的一条路子。好在姜贤好大气:“谁有兴趣,可以到我这里,我帮他培训”;他也很有前瞻眼光:“希望能吸引更多的瑞安农户种植灵芝,带动灵芝产业在瑞安落地生根。”
如此前景看好的“仙草”生态农业,有兴趣种植的农民肯定不少,但也许会有对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担心与疑虑。其实这已经不是问题,因为有姜老板“第一年种植灵芝成活率50%”的良好开头,今年又是丰收在望,还有二期30亩大棚的蓄势待发,仙草之“仙气”想必会护佑有心的村民。再说浙江的生态农业经济早有可喜先例,像高山铁皮石斛,在我省多地广为种植加工,成为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保健品、药品。
一人富,算不了什么,带领父老乡亲致富,才是大富,才是全村之福。想来,姜贤好发出“培训”邀请,就是基于这个善意的想法。有兴趣的村民可以先去姜贤好的二期大棚培训实验,等学到技术,资金投入可以量力而行,等有了成功经验,再扩大种植。相信,在姜贤好夫妇带领下,灵芝产业一定会在瑞安落地生根,为本地生态农业“进补”。当这“仙草”带着本土的芳香,打上了瑞安的印记与品牌,相关部门一定会给予关注和帮扶。这不仅仅是姜贤好的期望,也是瑞安生态农业发展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