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之下农作忙
篁社社区敞开大门让农民午休纳凉
社区工作人员说,中午不办公,办公大厅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见习记者 李心如/文 记者 孙凛/图
近日,有网友通过微博向本报@瑞安日报—报料王 报料,在马屿镇篁社社区办公楼,每天中午有十多名农民来避暑午休,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刚好错开,形成了“你来我往”的默契关系。
昨日中午12时许,记者来到篁社社区办公楼,周边不少农民陆陆续续来到大厅走廊里避暑,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或聊天或睡觉,很是惬意。
聊得口渴了,一位农民起身,从楼梯旁的一口大锅里舀出一杯水来喝。“中午没地方去,在这乘凉挺好的,而且社区里还给我们准备了水。”说话的农民叫黄造词,来自篁社社区岳一村,“社区大楼要是不开放给我们午休,真不知道去哪好。其实我们待得不久,也就一两个小时。”
据了解,篁社社区办公楼前是一大片农田,没有遮阳的地方可供农民午休。“大约半个月前,有农民在午休时间来大厅里乘凉,一般都是中午12时左右来,14时左右自觉离去。现在每天来午休的有十几人。”社区工作人员说。
看着农民们辛苦劳作,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但是又没有资金来源,大伙儿一商量,“不如给他们提供些水吧!”
说干就干,上午,社区工作人员在门卫处烧好一大锅开水,10时30分许,将一张木茶几、大锅抬至楼梯处,并放上水勺和一次性杯子,“等他们来的时候,开水也差不多凉了。”下班时,工作人员再把这些东西抬回去。
“我们担心,如果和他们话说多了,问他们太多的情况,会让他们误会是想要赶他们。”于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午休农民默契地维持着这种“你来我往”的关系。
[短评]
小微之处见精神
篁社社区打开办公室,让酷暑之下的农民,有了一个可以休息纳凉的地方。事情不大,却让农民凉在身,暖在心。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自上而下分批开展,服务人民群众是活动的主题。服务人民群众,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篁社社区开门纳凉的做法,事虽小,意义不小,让农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