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江农场创新合作建房模式
此举率全省之先,工期可缩短2年,500户场民预计于2016年住上新房
本报讯(首席记者 严小章 通讯员 温安邦)“哒哒哒……”昨日,飞云江农场安置留地E地块项目施工现场,多台打桩机正紧张运作。该项目率全省之先,实行BTD(建设—移交—开发)新型合作建设模式,不仅解决农场建设资金短缺难题,还可缩短工期至少2年。2016年,飞云江农场500户场民可一圆期盼已久的新房梦。
飞云江农场E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6.7万多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7.2亿元。受建设资金等因素限制,该项目自2006年立项以来,一直没能取得有效进展。
为了解决资金瓶颈难题,苦思之下,该农场创新引进了BTD模式,即开发商负责建房(简称B),待房子建成后再移交给农场(简称T),农场出让部分住宅用地指标给开发商作为建房成本供开发商品房(简称D)。“简单点说,农场拿出53%的住宅用地指标给开发商,作为剩下47%农场自留安置房建设成本,解决场民自建资金短缺的难题。”飞云江农场党委书记、场长孙健明说。
今年1月6日,温州大诚开发公司竞得该项目53%的住宅用地指标,不到2个月便完成设计方案,5月通过扩初会审,6月底进入桩基施工,预计2014年下半年结顶,2016年上半年完工并交付使用。据悉,与周边安置留地自筹自建方式相比,该项目工期至少可缩短2年。经过公开挂牌出让,农场一次性获得总出让金3.9015亿元。同时,安置房和商品房采取“捆绑式”建设,参照高档建设标准,与商品房同等品位。
这种创新的建房模式得到场民的认可。昨日,农场职工贾应树正在施工现场转悠,他家在该地块拥有1间安置房指标。“如果不引入新模式,我的新房梦将遥遥无期。”贾应树说。
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我市在安置留地处置上主要是单一的自建或公开出让模式,建设中存在资金短缺等困难。如今,BTD建设模式可有效解决资金短缺瓶颈,为今后的安置留地供地、建设等环节探索出了一条新思路。
据悉,整个工程建设由开发商全权负责管理,农场参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