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躺着睡觉,有人坐着休息,有人打牌消遣,两车道被挤成一车道
高楼张基岭隧道成群众“避暑胜地”
如此纳凉,安全堪忧,交警已采取劝离措施
■记者 陈瑞建 见习记者 钱枫枫 通讯员 薛渠/文 记者 孙凛/图
连日高温,酷热难耐,57省道高楼镇张基村张基岭隧道,在当地成了“天然避暑点”。昨日中午,40余人躲进这条隧道避暑,存在的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隧道口成避暑点
张基岭隧道全长2公里左右,从一头走到另一头需花上25分钟,其中三分之一归属瑞安。由于隧道中照明灯未亮,中午的阳光最多点亮近50米长的隧道,但处在隧道中,也有种走进25℃左右的空调房的感觉。
昨天12时39分,记者驱车来到张基村方向的隧道口,发现此时在隧道口两侧,停放着电瓶车、摩托车、轿车等车辆,宽阔的两车道硬是被挤成一车道,仅容一辆大货车通过。隧道两侧的人行步道宽1米左右,被铺上了硬纸板、凉席,有人躺着睡觉有人坐着休息。一位三轮车驾驶员更是裸着上身,躺在三轮车上睡觉;而多数前来纳凉的人,则是聚集在一起打牌、搓麻将,由于人数众多,一位张基岭村的村民还趁机卖起了花生、啤酒等零食和饮料。
“你怎么会在这里卖起了东西。”记者向卖零食和饮料的女摊贩问道。
“我今天刚刚摆出来,主要还是看在这边有不少避暑的人,口渴了没水喝,饿了没东西吃。”她告诉记者,由于最近天气实在太热,加上张基岭村有时候还停电,所以附近的群众都喜欢来隧道口避暑。而且由于张基岭村这边的隧道口比平阳的凉快,不少平阳人也会驾车来此避暑。
“我摆的时间也不长,都是在每天中午11点半至下午四五点钟。”她说。只要哪里停水停电了,来隧道口内避暑人的就会多起来,只要人一多,生意也就会来了,而且有垃圾,她还会帮忙扫到一起,不会弄脏隧道。
“你这样在隧道内经营,不会觉得不安全吗?”记者最后问道。
“怎么会不安全,我们只是在隧道口,又不会进里面,而且中午这里光线又好,车辆经过时司机肯定会减速,不会出事。”她一边卖着啤酒,一边回道。
隧道口避暑安全隐患大
据了解,张基岭隧道在2011年正式通车,是连接瑞安、文成、平阳的一条交通要道,隧道里面双向通行,只有两条车道。虽然过往车辆较少,但是每过半分钟,就有一车经过,这些车辆以小轿车为主,其中还掺杂着不少货车。
记者看到,每当有车辆开到隧道口附近时,就会按起喇叭缓慢通行。两车交会时,由于两车道被挤成一车道,要相互避让。货车司机潘师傅说,原本隧道就没有照明灯,开这条隧道就很提心吊胆了,现在这么多人还在隧道口避暑,不仅有车辆占据了道路,而且在人行步道上睡觉、打牌,带来不小的交通安全隐患,“我每次经过,都要减速、大打闪灯,长鸣喇叭。”
“这里凉快,我几乎每天中午都会来。”开着一辆红色别克轿车的苏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平阳人,今天中午,他带着朋友和家人,开车来到张基岭隧道张某岭村这边是来避暑纳凉的。
苏先生说,隧道内的温度跟空调房的一样,而且空气还能流通,自己和家人,只要有空,就会吃完中饭,来到隧道这边避暑。
“这里车来车往,你不觉得会不安全吗?”记者问道。
“不会,我们坐在人行步道上,前边还停着车,而且通过的车辆,肯定会减速慢行,按喇叭通过,根本不用担心安全。”苏先生笑道。
记者看到,苏先生一家和其朋友,对于来隧道避暑,可是有很全的准备,不仅带来了与人行步道宽度一致的凉席,而且还带来了iPad4和扑克牌,小孩子拿在手里玩游戏,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打牌或躺在凉席上睡觉。
交警部门:群众安全意识淡薄
据交警马屿中队副中队长余晓锋介绍,居民在隧道口避暑非常不安全。当驾驶员开车从光亮的环境进入光线较暗的隧道后,其视力需要1至2秒的适应时间,这个瞬间是很危险的,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另外,在隧道内行车,密闭、昏暗的行车环境让驾驶员心理上感觉压抑,不知不觉中会产生尽快驾车驶离隧道的心理暗示,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追尾、刮擦等事故。
“早在前几天,我们得知此情况后,就已经派人前来管理,规劝群众离开隧道。”余晓锋告诉记者,自从张基岭隧道口成为“避暑胜地”后,马屿中队每天中午,都会派出专人,前往隧道口,对前来避暑的群众进行劝离。但是在劝离的过程中,民警发现,由于这些群众安全意识淡薄,每当被劝走,看到民警离开后,又会来到隧道口,自顾自地纳凉,不顾这无形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余晓锋说,针对这种情况,目前,中队领导已经向高楼镇政府反映,希望高楼镇政府能够出面牵头,联合多部门对前来避暑的群众进行劝导、劝离,并在隧道口放置安全警示牌。同时,能为当地群众另觅一处避暑纳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