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酷暑 万松山和隆山泉水“缩水”
本报讯(实习生 林聪 盛雪雷 洪妃妃 记者 金汝/文 见习记者 王鹏洲/ 图)连日来,受晴热高温的“烤”验,我市许多山泉逐渐干涸,连万松山和隆山上的泉水也未能幸免。看着日渐“缩水”的山泉,很多取水市民心急如焚。
万松山上有两口井——丹心池和龙眼井。由于山泉水质好,许多市民在登山锻炼的同时,会携带水壶等取水。
但连续高温天气,让这两口井的水位不断下降。
昨日上午7时许,记者登万松山时注意到,不时有市民手提各式各样的水壶,兴致勃勃地到水井处取水。
但丹心池和龙眼井的水位,让许多市民扫兴而归。只见,丹心池几乎见底,水瓢一次只能打上一小半的水;而龙眼井旁,多位市民正排队打水,不过这里的水位也很低。
市民叶先生说,龙眼井水多的时候,满满的井水清澈见底,一下就能灌满一壶两升的食用油桶,可现在打一壶水要等约10分钟。
“从前年开始,每隔两三天,我就会带桶上山取水,用于煮饭、泡茶,都成习惯了。可最近很少下雨,这口井不会干涸吧?”叶先生不无担心地说。
隆山公园的泉水,也面临“缩水”的尴尬。
隆山公园取水点,在一泓亭内。昨日下午,记者在亭内看到,一位年轻人正蹲在石阶上,拿着水瓢勺水,他的身后排着两米多长的水壶长龙。
“我手里这个2.5升装的水桶,以往只用几分钟就能装满,现在要用七八分钟。”该青年说。
下到井中,只见池水水位较以往明显下降,四周和底部的岩石已经裸露。一瓢下去,盛出来的水连一半都不到。
一些取水的市民纷纷表示,半个月前,这里的水位还是挺高的,大概在第二级石阶的位置,现在下降到第一级石阶了。
市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这3处泉水来源于山水,由于近期我市天气酷热、少雨,导致山水减少,一旦有降雨,井水水位会随之上升,水量也会增多。
市民在隆山一泓亭内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