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在瑞安广场“诱拐”5名小孩成功2次
一根棒棒糖,
二十秒“骗”走六龄童

    本报记者在瑞安广场“诱拐”5名小孩成功2次

    一根棒棒糖,

    二十秒“骗”走六龄童

    一根棒棒糖、一块颜色艳丽糖块,面对糖果的诱惑,1分钟内,“拐”走一个孩子。一个自信孩子不会被骗走的妈妈,看到孩子经不住记者的诱惑,乖乖跟着记者走后,眼泪都快出来了。

    针对暑期孩子的安全防范问题,8月19日晚,本报记者在瑞安广场进行一次儿童诱拐实验,这一幕幕,让一些在场家长汗如雨下。究竟是孩子太天真无邪,还是我们的教育没到位?追究其深层次原因似乎找不到一致的答案。但如果能由此引起每个家庭对孩子人身安全的重视,这次“特殊实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见习记者 钱枫枫 记者 陈瑞建 实习生 洪妃妃 通讯员 夏念桥/文 记者 孙凛/图

    实验一

    一根棒棒糖“骗”走6岁小女孩

    20时10分许,记者在人群中搜寻“猎物”。在瑞安广场一空地上,一位扎着两根辫子、穿着粉红色连衣裙的小姑娘,正独自在玩耍,不远处,她的爸爸在看着她。记者经过女孩爸爸的同意,对小女孩进行了“行骗”。

    “小姑娘,姐姐这里有棒棒糖,你要不要?”记者凑到小女孩跟前,在她眼前晃了晃一根棒棒糖。

    只见小女孩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棒棒糖,记者随即又掏出一根粉色的棒棒糖笑眯眯地问孩子:“小朋友,你喜欢哪根?”

    小女孩眼睛一亮,小手指着粉色棒棒糖说:“要这个。”

    记者把棒棒糖塞在小女孩手中,顺势牵起她的手说:“来,姐姐带你去玩。”小女孩沉溺在拿了棒棒糖的喜悦中,乖乖地被记者“骗走了”。此间仅花了20秒时间。

    据小女孩的爸爸介绍,小女孩今年6岁,平时比较外向,下学期就要上幼儿园大班了,因为放暑假,7月1日,刚从安徽阜阳来到瑞安,今天是小女孩第一次到瑞安广场玩。“她平时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家附近的公园里玩,通过这次实验,我算是知道女儿有多好骗了,回家后一定好好教育。”

    实验二

    “找妈妈”战术骗走5岁小女孩

    随后,记者瞄到人群里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位小女孩,准备再次“下手”。

    经过年轻夫妻同意后,记者尾随着小女孩来到一处空地上,再次用棒棒糖诱骗小女孩。小女孩摇着头奶声奶气地说:“不要吃,一会儿妈妈带我到大润发买好吃的。”

    记者见机行事:“姐姐认识你妈妈,来,姐姐带你去找她。”小女孩听后转了转大眼睛点了点头。

    见小女孩同意,记者说:“那姐姐抱你过去找妈妈好不好?”见小女孩没有拒绝,记者抱起小女孩绕着瑞安广场走了两圈,小女孩没有出现哭闹的情况。

    据小女孩的父亲金先生介绍,小女孩今年5岁,平时告诉过她不能拿陌生人的东西,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对于一开始女儿不要糖的表现,金先生给予表扬,但对于女儿后来的表现,金先生严肃地告诉女儿:“如果你跟别人走了,以后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大声喊爸爸妈妈就在附近,会找警察叔叔帮忙。”受批评的女儿跟金先生说,“爸爸,对不起,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实验三

    8岁小女孩两拒诱人食物

    在“诱拐”实验中,也有不少孩子面对各种诱惑不为所动。

    20时30分许,在瑞安广场喷泉边,记者看到一位小女孩和一位小男孩正在不亦乐乎地玩水枪,小女孩扎着两根俏皮的辫子,笑得十分甜美。

    “小朋友,想不想吃糖呀?姐姐这里有好多漂亮的棒棒糖。”记者的询问,让原本玩得很高兴的小女孩一愣,然后迟疑地说,“吃东西得先问过妈妈。”

    “可是这些糖很好吃呢,你喜欢哪个?”记者紧接着再次“诱拐”,但小女孩仍很坚定地重复了一次:“吃东西要先问妈妈。”

    这时,小女孩的妈妈突然冲了出来,质问记者,“你们是谁?”

    在再三验证记者身份并了解事缘后,小女孩的妈妈终于释怀。

    据小女孩妈妈介绍,小女孩今年8岁,是一位很乖巧的孩子,平时她经常教育小女孩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我对女儿这次的表现很满意,这说明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作用。”小女孩妈妈笑着说。

    而记者也对小女孩面对陌生人的食物不为所动的行为,以及小女孩妈妈的警觉竖起大拇指。

    实验四

    2岁男童太小“骗”不走

    同样的棒棒糖战术,在小男孩那儿会不会受到青睐呢?

    记者见到有位两三岁模样的小男孩,手拿着电动玩具乖乖地在玩。经过小男孩爷爷的同意,记者开始对这位小男孩“下手”。

    记者拿出各式各样的棒棒糖引诱小男孩。但小男孩只顾玩手里的电动玩具,不与记者说话,对记者手中的棒棒糖一点不感兴趣。

    据小男孩的爷爷介绍,小男孩今年才两岁,可能由于太小,对记者的“诱拐”不为所动。

    此次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实验五

    小男孩害怕只顾逃跑

    记者从上次实验中吸取教训,准备采取新战略对另一小男孩再次下手。

    只见一位4岁多的小男孩活跃地在广场上跑来跑去。记者笑眯眯地凑到小男孩跟前,拦住他的去路。

    记者笑着说:“小朋友,饿不饿,姐姐带你去吃肯德基好不好?”小男孩腼腆地摇摇头,双脚不停地跳动着,随时要逃跑的样子。

    记者连忙拉住小男孩的小手试图不让他逃跑:“那姐姐带你去游戏厅打电玩呗。”小男孩迅速挣脱记者的手,头也不回地跑到奶奶身边了。

    据小男孩奶奶介绍,小男孩今年4岁,平时比较腼腆,不喜欢和陌生人讲话,“见到记者后,跑得这么快,可能是小孩子习惯性拒绝陌生人接触的表现。”

    民警提醒

    学校不妨组织类似“诱拐实战”

    在广场“诱拐”实验结束后, 记者联系了警方。据了解,在我市孩子走丢的事情偶有发生,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家长的疏忽。

    据警方总结,一般来说,拐骗者常用的诱骗手法有3种:

    权威诱惑法:这类拐骗者会做足“功课”,他们甚至能叫出孩子的名字,取得他们的信任。拐骗者大致会这样说:“我是你爸爸(妈妈)朋友,带你回家。”

    物质诱惑法: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特别是用时兴玩具、iPad等电子类产品,拐走孩子。

    博得信任法:利用孩子善良、天真和乐于助人的品格引诱孩子,或是冒充熟人,或是让孩子带路等。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防止被诱拐,怎样培养孩子提高警惕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呢?对此,警方提示:

    1、家长要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等。

    2、要让孩子记住父母亲的姓名、电话号码和其他亲人的电话号码,另外还要教会孩子打电话,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家长。

    3、家长可以在孩子的身上放一张卡片(上面写父母亲的姓名、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和其他亲人的电话号码等),这样孩子在和家长走散后,好心人可以及时和家长联系。

    4、尽量不要让孩子独自外出玩耍,孩子同其他同龄人员外出玩耍时,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回家。

    5、在广场等人员密集处带孩子游玩时,一定看好孩子,以防人贩子盯上。

    6、教会孩子识别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人员,当孩子遇到危险时学会及时向以上人员反映情况。

    7、不要让孩子单独留在家中或者其他无相识人员可以帮忙看管的地方。

    阅读延伸

    涉嫌杀害小羽蒙嫌犯范某被刑拘

    8月11日晚19时许,龙湾警方接到报警,安徽籍3岁女童姜羽蒙和奶奶在龙湾状元文化公园游玩时失踪。接到报案后,龙湾警方成立专案组,以“拐卖儿童案”立案侦查,对案发地周围开展地毯式搜寻,并发布各类信息进行多方寻找。

    8月17日上午,龙湾蒲州街道兰江路某驾校附近草丛内发现一具女童尸体。经现场勘验和DNA检测后,警方于8月18日上午确认该女尸就是失踪女孩姜羽蒙。

    8月18日下午17时许,专案组在龙湾蒲州街道某包装厂抓获嫌犯范某。范某今年28岁,江西瑞昌人。据范某交代,自己结婚后未育,一直有抱养孩子的想法。8月11日晚18时30分许,他骑自行车到状元文化公园,看见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在公园内玩耍,就产生将其抱回家抚养的念头。他见小女孩奶奶离开,便骑车上前以“买东西给她”为由,将小羽蒙骗出公园,然后一手抱着小女孩,一手扶着车把,骑着自行车来到其位于蒲州街道上庄村的暂住处附近。途中,由于小羽蒙一直哭闹叫喊要奶奶,范某担心事情败露,便紧紧捂住女孩的口鼻不让出声,最终导致小羽蒙窒息死亡。事发后,范某将小羽蒙的尸体藏在附近草丛中。

    目前,嫌犯范某因涉嫌故意杀人已被警方刑拘,相关案件细节还在进一步侦查之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广 告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聚焦点
   第00007版:百姓事
   第00008版:财富榜
   第00009版:议事厅
   第00010版:温州垟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车周刊
   第00015版:车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一根棒棒糖,
二十秒“骗”走六龄童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6 一根棒棒糖,
二十秒“骗”走六龄童
2013-8-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