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城全力抗旱
浇灌农田5000多公顷,临时解决饮水困难人员1.37万人
■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林元超
久旱少雨,瑞城备受“烤验”。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目前我市已启动抗旱应急响应,有序开展防旱抗旱工作。据统计,截至昨日,全市已投入抗旱人数9191人,投入机动抗旱设备750台套,临时解决饮水困难群众1.37万人,浇灌农作物面积5000多公顷。
据了解,7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仅97.7毫米,较常年同期减少48.2%,致使山区水库山塘、平原河网水位急剧下降,蓄水量锐减,部分溪流断流、水库干涸。截至昨日,全市30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平均蓄水率仅37.19%(低于轻度旱情等级划分临界值45%),其中4座小(二)型水库(大南、泛浦、集云山、许岙水库)和部分山塘已近干涸;中型林溪水库蓄水量272.5万方,仅占正常蓄水量的39.7%。自7月13日第7号强台风“苏力”过后,我市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已达一个多月,造成马屿、陶山、湖岭、高楼等镇10万余人生活及8.22万亩农业生产用水困难,其中1万余人生活用水影响较为严重。
受此次旱情影响较大的是部分农民的饮用水。据了解,目前旱情已造成2.3万人面临吃水困难,如马屿镇东岙至三株松一带, 陶山上岙、外桐、湾前村,湖岭镇岩头村,高楼镇塔石村等。在农业用水方面,中型及设施较完备的灌区农田灌溉仍能保证,但小型灌区和山区农田用水紧张。高楼平阳坑东源、外垟湾,湖岭鹿木、永安、潮基等地约1万余亩农田已面临无水可抽的局面。
7月底,当旱情稍有“露头”迹象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就下发了关于做好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提前落实各项防旱抗旱措施。随着旱情发展,8月1日我市启动轻度干旱应急响应,全面动员,全力做好抗旱工作。
面对各地不同程度的旱情,市防指采取多措并举方式,缓解旱情。及时调度林溪、桐溪、马鞍山等水库开闸放水, 动用水库抗旱库容约300余万方,解决陶山、碧山、桐浦农田缺水的问题。多方协调,启用赵山渡引水渠上安取水口、曹村退水闸和潘山翻水站,解决马屿等片农田缺水的问题。采用潜水泵等小型抽水机分散提水,应急解决针对山区的农田用水问题。此外,市政府紧急下拨抗旱资金125万元,镇街财政与群众自筹资金500余万元,投入抗旱工作。
据市防汛办有关负责人分析,造成旱情的主要原因是7月13日台风过后,我市主要以晴热天气为主,气温比常年有所偏高,蒸发量大;部分农田无水源保障,高楼、湖岭等一些山边田由于没有水库等水源保障,容易出现旱情;部分镇街灌溉输水设施陈旧、损坏或缺乏等造成提水难等,致使旱情进一步蔓延。此外,近年来我市外来人员增加,生活逐步改善,用水需求量急剧增加,但可用水量不断减少,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旱情。
就下步抗旱措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松策表示,市防汛办将根据各镇街旱情和需水情况,做好赵山渡渠系水量调度工作,解决水源问题;适时启动北麂岛运水工作,根据水量和水质情况,适时组织船只到洞头运水,以解决海岛群众吃水问题;适时组织抗旱服务队,对吃水困难的地方,以社区、村为单位组建运水服务队,组织送水到村、到户。同时,环保、卫生、防疫等部门将加大水源监控力度,保护水域环境,确保饮水安全。
“我们现在不能只盯着‘旱’”,张松策说,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随着副热带高压势力的减弱,以及今年第12号热带风暴 “潭美”的形成(8月20日上午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0级),我市高温干旱天气或将马上有所缓解。市防汛办提醒,我市目前正值台汛期,在防旱的同时不能忽视防汛,防止旱涝急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