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省钱发明的炒双粉如今成了高楼美食标签,利润薄也得做,高楼农家大院私房菜馆的想法——
炒双粉当广告,特色菜唱主角
■记者 林长凯 实习生 陈怡如 文/图
ui bao
Tel:6688 6688
旺铺故事
“高楼风景区好嬉,高楼炒双粉好吃。”说起高楼,很多人都会这样说。当下,炒双粉已经成为高楼大大小小酒店、排档必备的招牌菜,每天来吃炒双粉的人是一茬接一茬。
炒双粉,就是把番薯粉和细粉丝放在一起炒。它是高楼极其普通的民间特色菜,也是用来招待亲朋好友的一道主食,一般的家庭主妇都能来一手,但很多人还是愿意大老远地跑到高楼吃上一顿。
为省钱发明了炒双粉
据了解,在炒双粉出现之前,高楼人基本上用炒粉干来招待客人,炒双粉作为主食来招待客人的历史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那时,高楼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异常艰苦,由于地处山区,就种番薯充饥。在这过程中,逐渐掌握了番薯粉的制作方法。
粉干的价格相对较贵,用单纯的炒粉干来招待客人对一些普通人家来说有些吃力,而番薯粉的价格比较低,而且家家户户都能生产。为了减轻成本,有人尝试着把细粉干和番薯粉混合在一起炒,客人吃了反映非常好。炒双粉从此就开始取代炒粉干成为高楼人招待亲朋好友的一道必备主食。
老板厨师共研美味双粉
日前,记者从熙熙攘攘的高楼旅游集散中心的人群中挤过去,找到了位于寨寮溪边的高楼农家大院私房菜馆。在高楼,该菜馆炒制的双粉因口味独特,受到食客的欢迎。
农家大院私房菜馆的老板叫苏旭阳,是土生土长的高楼人。他1972年出生,今年41岁,从事餐饮行业近20年。
10多年前,苏旭阳在上望街道望东西路开了农家大院私房菜馆。在经营过程中,苏旭阳一直尝试着把炒双粉作为主要菜品推出,但“买账”的客人并不多。
“我不断改善炒双粉的配料和口味,食客的点菜率就是上不去。”苏旭阳略显无奈地说,当时一时也找不到原因,后来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也造就了今天高楼农家大院私房菜馆。
这位老朋友说:“炒双粉在高楼有名,在市区再好吃也不见得有名。”听完后,苏旭阳恍然大悟,于是就在高楼寨寮溪边又开了一家农家大院私房菜馆。
“高楼这么多的酒店、农家乐、排档都把炒双粉作为主打菜,我们只有在菜品的口感和质量上下功夫,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苏旭阳笑着说,“主场作战”,一定要把双粉炒好,炒出名气。为此,苏旭阳专门聘请了当地炒双粉做得比较好的厨师陈君华担任厨师长。
为了炒出心中满意的双粉,苏旭阳和陈君华一有空就讨论如何泡发番薯粉和细粉干、配制调味品、炒制方法等。“那时我们经常炒双粉给员工吃,让他们提意见,再改进。”
陈君华介绍说,高楼炒双粉的做法颇为讲究,双粉下锅前,要先在温水中浸泡,且要分先后,番薯粉先,粉丝稍后,浸泡过的双粉炒出来后,较一般的炒粉更具韧性。“热好猪油,备好各种调味料,双粉下锅,文火翻炒十余分钟,期间要将笋干、目鱼丝、肉丝、豆芽放进去。”陈君华说,番薯粉有弹性,细粉丝相辅相成,很有口感。
经过2个多月的不断尝试,陈君华炒出了口味独特的高楼炒双粉。
一个村一年炒双粉卖了50万元
高楼旅游景点众多,每年吸引上百万人次的游客,这对高楼的餐饮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近几年来,高楼炒双粉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巨大的商机让很多当地人转行开餐饮店,四五年时间里,光高楼镇西村就开了6家有一定档次的酒店和私房菜馆,带动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
夏秋季节是高楼炒双粉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赶到这里吃炒双粉的人非常多。“夏季来高楼旅游的人比较多,秋季时从文成红枫古道欣赏完红枫后到高楼吃饭的人也很多。”苏旭阳笑着说,现在大家都有车,部分市民下班后也会相约到高楼吃炒双粉,享受农家菜的美味。
“我们高楼店里的炒双粉生意几乎是瑞安店的两倍。”苏旭阳说,在顾客的心中,只有在高楼吃炒双粉才正宗。
如今,炒双粉已成为高楼餐饮业的头牌菜,不管有没有人点,店里的厨师必须要会做这道菜。目前,高楼炒双粉的价格一份在28元上下,记者按一家酒店平均日销售10份炒双粉粗略算了一下,高楼西村大小酒店一年光卖炒双粉的收入就超过50万元。
通过炒双粉推介新菜品
“近几年来,炒双粉的名气逐渐增大,但利润却越来越低了。”苏旭阳说,幸运的是这道菜给该店提供了推销新菜品的机会。
“炒双粉给我们带来了顾客群,如果自己手里还有特色菜的话,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几率就会大很多。”苏旭阳说,截至目前,该店已经推出了“家烧苦槠豆腐”、“红烧鲤鱼”、“鮸鱼烩土豆泥”等特色菜,客人的反映都比较好。
今年6月29日,高楼镇举行了首届高楼养生菜厨艺大赛,高楼农家大院私房菜馆选送的家烧苦槠豆腐、红烧鲤鱼获得第一名,炒双粉获得第二名。
苏旭阳告诉记者,今后高楼农家大院私房菜馆将继续保留传统特色菜,研发新的特色菜,增加菜馆特色菜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