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2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婆,走好

    外婆,走好

    ■张秀玲

    今年91岁的外婆身体向来硬朗,一生没生过大病,体检也合格。就是近两年行动有些不敏捷,说话有些不流畅,平时一人住在老人公寓,生活也是自理的。

    今年突然摔了两次。第一次不碍事,第二次竟摔成骨折。住院一个月,出院第二天,不虞脑溢血,考虑年纪和身体状况,这回没有动手术。

    回家后,她不会说,也不会吃了,仅被喂一点开水。全身除右手,其他部位都不会动弹。直到去世前的那10天,她的右手一直间隔挥舞着,眼里整天噙满泪水。正如美国作家戴维·里夫写的,死最残酷之处在于,她生命中支撑她、鼓励她、告知她的东西恰恰令她的死变得更加难以忍受。外婆或许就是这样,由于外婆突然失语,她可能还有什么事要交代,但不能诉说,也无人明白手势含义,所以如此痛苦地表示着。去世那晚,我正好去看她。我眼睁睁看着她舞动的手慢慢垂下,大口喘气,到气若游丝,到停止呼吸。那刻,我见证了生命怎么走向终结。死,乃是瞬间的。

    外公去世时,外婆才50多岁,那时还有两位舅舅没有成家立业。其他两位舅舅也分家了,外婆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可能是家事纷杂,外婆并不得闲。因我母亲生了很多孩子,奶奶又年老多病,每次妈妈坐月子,我们做孩子的,活儿更多了。每当硬朗的外婆出现在我家,我们就喜出望外,孩子的自由就是外婆带给我们的。那时,多么希望外婆待在我家时间越长越好。

    外婆住在镇附近,我家在农村,母亲家务一大堆,几乎不得空,每逢需到街上买东西或办事都会让外婆代劳。印象中,妈妈多次叫我到镇上找外婆买跳鱼(方言叫“花兰”)。妹妹们若生病,妈妈也让她们自己找外婆带她们上医院。由于母亲子女多,家事多,那时让外婆麻烦的事还真不少。

    我上了大学后,又嫁到异乡,所以跟外婆接触时日并不多。倒是妹妹们还记取外婆更多往事。她们说外婆70多岁,还去编织袋厂做事,就是捡出塑料丝里的杂物。由于那个工厂离我家比较近,母亲偶尔烧一些菜叫妹妹们送给外婆。每逢她们送去,外婆就高兴地跟其他老人说,这是我外甥女,她们送东西来了。

    待我重新回到家乡,外婆年事很高了。但我们也是过春节时看看,给点压岁钱,但她很客气,总是拿一点,其余还给我们的孩子。不过,每次看到我们,她总是高兴极了,把自己珍藏的饮料或者饼干拿给我们吃,如果不吃,她一定会塞到我们手里。每次都嘱咐我们,善待自己,想吃什么就买,孩子想吃什么也买给她们。说这样的话,其实已经掺杂她更多的人生感受。外婆年事虽高,但还惦记一些礼节。她得知我的女儿将要考大学,整天惦记着,并再三嘱咐母亲,叫母亲到时一定提醒她。去年当我女儿考上大学,她就托妈妈带了500元给女儿。

    说到钱,外婆哪有劳力赚钱?手头的那点,也是她75岁前干活和平时省吃俭用的节余。平时一日三餐,基本买豆腐等便宜菜。

    外婆待人很好,虽然有几个媳妇偶尔拿旧事说事,但外婆的众多孙子孙女,他们都很孝敬外婆。一有空,她们都过来看望。一旦天气变化,他们第一时间赶来。外婆去世时,这些孙子孙女都痛哭流泪。

    外婆算是寿终正寝吧,这次从摔倒到去世,也只折腾一个多月。外婆的去世,按照世俗眼光,似乎于己于人都有利。但出殡时,母亲的哭泣让我突然明白母亲深切伤感的缘由。外婆活着,母亲会时不时去娘家,娘家的路会继续重复;但外婆不在,似乎减弱了去娘家的理由,即使去了,喊叫“妈妈”时无人应答,那种物是人非的痛楚是一种怎样的伤感?这或许是外婆活着的意义。

    丧事办得很隆重,虽然火葬,但还沿用了农村传统的送丧方式。送丧队伍壮大,影影绰绰不见首尾。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步行,我的每一步都在念想外婆的往事。用老人所熟悉的传统出殡方式,也算是对她的一种告慰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聚焦点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百姓事
   第00008版:广 告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云江潮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金周刊
槟榔河风情
中秋情思
月 圆
外婆,走好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12 外婆,走好 2013-9-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