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财富榜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时16年投资亿元研发新药
温州首个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的中药项目落户乾盛康药业
乾盛康药业生产线

    历时16年投资亿元研发新药

    温州首个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的中药项目落户乾盛康药业

    ■首席记者 严小章 实习生 陈怡如

    16年前,开始研发附加值更高的中药产品——养阴通脑颗粒;如今,逐步完成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现代中药企业的华丽转型。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13年立项项目,浙江乾盛康药业有限公司(简称乾盛康药业)的“治疗缺血性中风中药新药——养阴通脑颗粒的研发”项目榜上有名,获得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

    据悉,养阴通脑颗粒的研发成为温州迄今为止首个获此殊荣的中药项目,将获得无偿资助60万元。

    6年商标争夺战胜“强生”

    乾盛康药业前身是浙江瑞安康芙娅保健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专门生产妇幼卫生用品,注册“康芙娅”品牌。2007年,由“康芙娅”吸收合并成立乾盛康药业。

    1997年,企业刚成立一年,就接到世界500强美国强生公司的一纸“诉状”,随后与其展开了长达6年的“商标争夺战”,最终企业依法获得了自己的商标权。

    这次与世界500强企业的较量,让董事长张永顺坚定了向现代中药企业转变的决心。

    “我国人口红利正逐渐减弱,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将不再,向高新产业发展才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张永顺说,妇幼用品属于劳动密集行业,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高,加之行业进入门槛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行业前景堪忧,而中药现代化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国内心血管用药市场的发展速度印证了张永顺的决定。据统计,2005年至2008年,国内心血管中成药市场规模以16.73%复合年平均增长率逐年增长。到2008年,国内心脑血管用药市场规模达到800亿元。

    投入亿元研发资金

    创新是药企动力,需要有一种新药支撑企业发展,但研制新药是一项长期工程。从1997年启动至今,项目已历时16年之久,经历了药学研究、药效学研究、急性毒性研究、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学研究、试生产及产品稳定性研究等十余个子项目。

    处于研发阶段的初创企业,面临研发项目推进缓慢、资金筹集艰难、人才匮乏等诸多困难。“资金筹集艰难就用妇幼用品的利润补贴和朋友支持,人才匮乏就走出去寻找高校合作,研发项目推进缓慢就坚持呗。”张永顺说。

    研制新药是一项长期又烧钱的项目,乾盛康药业先后投资约1亿元,其中3000多万元对车间按照GMP规范进行改造,投入近7000万元打造中药现代化平台。

    学术知识获得认可

    对于创业初期的乾盛康药业来说,面临着人才缺乏的难题。出于对创新、求变的迫切需要,产学研模式恰逢其时地成为企业的突破口。16年来,张永顺先后走访了浙江大学等30多家高校、医院,向300多位专家学者请教,终于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截至去年底,养阴通脑颗粒研制过程中,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9篇,其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研究先后成功获得科技部、浙江省、温州及我市等多项科研立项和奖励。

    这一切带来了不少变化,特别是张永顺的学术知识获得了认可。

    “刚开始,教授见到我就叫张老板,后来改口张总,现在大家都叫张老师了。”张永顺说,从“张老板”到“张总”再到“张老师”,别人对自己称呼的改变,不仅是对自己专业领域上的认可,更是对养阴通脑颗粒的坚持研发的肯定。

    对于发展前景,张永顺充满信心。他说,按中药行业的惯例,普通中成药品种的利润率在40%至75%之间,远远高于妇幼用品不足10%的利润率。企业将全面停产妇幼用品,实现彻底转型。未来,乾盛康药业将坚持科技创新,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只有练好内功,以创新为手段力促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实力,才能得到机会的青睐。”张永顺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专版
   第00008版:百姓事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温州垟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云江潮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金周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历时16年投资亿元研发新药
股票
瑞安日报 财富榜 00006 历时16年投资亿元研发新药 2013-1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