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院关注“舌尖上的安全”
一份建议书牵出食品常态管理
■记者 金汝 通讯员 芮宣
没有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酒店却照样做着加工菜肴的生意。10月28日,工商、食品药品、质监等部门联合开展食品安全执法。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执法活动出现了检察人员的身影。
据悉,在市检察院的建议下,我市食品安全执法形成常态化,工商、食品药品、质监等部门每半个月开展一次执法活动。在执法活动中,检察院现场督导执法部门规范执法。
多部门联合查食品安全
上午9时许,塘下镇鲍二村一家酒店内,厨师正在厨房里忙着烧制菜肴。酒店负责人说,他们接了一笔加工6桌菜肴的单子。
但是执法人员发现,该酒店没有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厨师也没有从业许可证,而且消毒、排烟等设备不到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木式介绍,餐饮服务许可证是取得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
执法人员查封了厨房设备,采取停水措施,还将立案调查,同时督促酒店负责人尽快办理相关证照。
在塘下菜市场一羊肉经营店内,冰柜里摆放着大量羊排、羊肚等。包装上写的是英文,但是店主无法出具海关过关的相关证明。该局市场合同监督科科长应冬旭说,无法确定这批进口货物是否通过检验检疫,查扣货物后将送到农林部门检验。
期间,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和民事行政检察科工作人员一直在现场督导执法工作。
检察人员首次现场监督执法
此次多部门联合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活动,源自今年6月份市检察院给工商部门的检察建议书。
据悉,今年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是检察工作重点。该院职务犯罪预防科科长郑英超说,今年第一份事关民生领域的检察建议书针对三都岭隧道内灯光黑暗,第二份就直指食品安全。
“群众对食品安全关注度高,要求整顿的呼声强烈,因此我们将目光盯在食品安全领域,在检察建议书中要求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加强协作,防止部门人员渎职、失职。”郑英超说。
从8月份开始至今年年底,工商、食品药品、质监等部门每隔半个月开展一次联合执法。执法行动“试运行”两个月后,市检察院首次受邀参加,现场监督执法。
本月15日,我市还成立检商食品安全监管领域联动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建立检商食品安全监管领域联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检察咨询制度、专项检察建议制度和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信息互通机制,对食品安全监管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宏观性指导,统一协调多个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