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推行
庭审合力教育机制
引导失足少年
回归正途
本报讯(通讯员 芮宣 记者 金汝)一名失足少年,经过法院庭审教育,主动退赔价值5万多元的财物。昨日,刘某盗窃案的法律文书生效,盗窃的财物全部发还被害人。
这得益于市人民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庭首次推行的法官、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庭审合力教育机制,通过庭前劝导、庭审教育,引导失足少年回归正途。
刘某是四川人,今年1月刚成年。去年,他在莘塍街道一家餐馆务工,工资不多,但是花销很大。为了在朋友面前“撑面子”,他从去年10月开始到今年5月,先后在莘塍、安阳等地盗窃现金、苹果笔记本电脑和卡地亚手表等财物。
5月17日,刘某被抓捕归案。面对侦查人员的讯问,他打起“太极拳”,以各种借口拒绝退还赃物。
9月29日,刘某盗窃案开庭审理。少年审判庭法官耐心劝导刘某,公诉人、辩护人也多次进行法制教育。休庭期间,刘某父母对儿子说,虽然家里不富裕,但会代为赔偿盗窃的财物,只希望他早日出来,将来好好生活。
面对来自各方的劝导,刘某逐渐回心转意,愿意将赃物退还被害人。
刘某父母从儿子住处的床板下找到卡地亚手表,并从刘某银行卡中取出7100元,交由法院代为退赔。
法院认为,刘某部分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且已经退赔全部盗窃财物,依法判处刘某有期徒刑一年,罚金1000元。
少年审判庭庭长陈文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联合庭审教育机制多方面多层次地对失足少年进行教育,通过正面引导,促使失足少年更好地认识自身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