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保安拯救不了医患关系
■金 粟
继10月2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名医生被患者家属打伤之后,10月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名医生又遭患者刺杀,1死2伤(详见本报10月29日10版相关报道)。医患关系如此紧张,难怪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为防恶性“医闹”,每20张病床将配1名保安(见28日本报2版图文)。
然而,靠保安来防范“医闹”究竟会有多少成效呢?你在明处,人家在暗处;你配1名保安,人家来10个亲友;你有跑不了的庙,人家有随时随地出鞘的刀。问题的症结得不到解决,意图靠保安来防范“医闹”,终究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
每20张病床配1名保安,意味着每1名保安的工资福利将由20名患者来分担,也就是说,医院可能通过医、药、食、宿等渠道收取患者的钱聘请保安来防范甚或对付患者及其家属。这是非理性的医患纠纷造成的社会管理成本的过度支出,最终损害的还是就医者的利益。
笔者认为,医患矛盾的根本是认识问题。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特鲁多医生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一个好医生的深刻认识。“有时去治愈”说的是医术,说明医术的治病效果有限,正如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受伤医生王伟杰的说法,“现在医学虽然看似很发达,但实际上对很多病都无能为力”;“常常去帮助”说的是医德,古话说得好,“医者父母心”,医生要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患者,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总是去安慰”说的是医道,表明医生所能给予患者的情感抚慰、人性关怀和精神交流。假如有这样的认识,相信每一个医生都能够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感佩。
患者及其家属的认识同样重要。作为患者及家属,我们应该明白,医生是人,不是神,不能包治百病,他的工作能力源于他的经验,源于他的知识积累,有时候要理解他们的无奈,感激他们的努力,同时不要推卸自身的责任,转嫁不幸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