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剧院渴望“又一春”

    老剧院渴望“又一春”

    ■王国荣

    我已经记不得,不知有多少年没进电影院看电影了。同我一样情况的人,可能为数不少吧?走过80多年风风雨雨的瑞安剧院(详见本报10月29日3版报道),或许真的老矣,老得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子。越是落寞,就越会回忆过去的辉煌,这正是“老”的特征。它还能老树新枝,焕发“又一春”吗?

    影剧院人气的冷落,主要还受现代高科技影视文化媒介的冲击,传统的电影放映越来越失去吸引力。再说了,现在还有几部大片巨片让人喝彩,还有几个影视明星让人着迷?粗制滥造、一夜成星,早已倒人胃口。

    物是人非的影剧院,莫再提“当年勇”,当年一票难求的辉煌不可能再“上映”,就让它成为一圈尘封的老故事片拷贝吧。老了就得服老,看如今光线、无线、3D无处不在,人手一机掌上视频,传统电影院落寞,也就在情理之中。这也是社会发展、文化变革之必然。

    当然,老树可有新枝时,尽管岁月在老剧院身上留下抹不去的痕迹,但作为一处“不动产”,还是有它的价值在的,关键是怎么去开发它,让它有“华丽重生”一日。报道中,郑阿姨“放着也是浪费,为何不试着改造呢”之问,夏老先生的“何不直接将剧院改造成一个公园”的建议,其实都在思考“怎么改”的问题。“改”是大势所趋,只有“改”才是老剧院获得“又一春”的出路。

    十八大中央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因此瑞安剧院、电影公司、越剧团三家单位,从去年5月进行了全面改制,改制后的剧院将暂交给瑞安市越剧团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经营,这也可视之为一次“转型升级”,为老剧院走出困境在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类似的解困,也适用于不景气的新华书店等传统的文化经营单位。

    文化产业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当今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产业要细分、深挖、多产,除了开发服务中老年喜爱的越剧等地方戏剧产品外,杂技、魔术、话剧、歌舞,哪怕是文体赛事、会展、培训等,都可以在这翻修一新的剧院里百花齐放,广种博收。文化产业蕴含巨大商机,搭准大众需求的市场脉搏,老剧院华丽重生可以预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微播报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议事厅
   第00008版:温州垟
   第00009版:远望角
   第00010版:星光道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广 告
   第00013版:专 版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又见瑞安
人心之美
老剧院渴望“又一春”
“终身学习”
学些什么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2 老剧院渴望“又一春” 2013-1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