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呵护“好学生” 瑞城好风尚

    呵护“好学生”  瑞城好风尚

    ■金  粟

    11月8日下午,市职业中专教育集团6名学生在客运中心候车室义救湖岭老人一事一经报道,就在瑞城大地上广为传颂,并传至大江南北。笔者在《中国剪报》(11月14日8版《大爷半路病发晕倒车站 六少年挺身而出救老人》)上再次看到这些熟悉的人名、地名和救助细节时,心里尤为激动。

    六少年的善行可圈可点,瑞城人民呵护善心的风尚同样令人赞叹。

    首先是被救老人及其家属的表现。10日下午,六少年趁着周末休息到医院看望老人,老人的妻子“立刻拿出准备好的红包要送给这些学生”(见本报11月11日3版),但他们都没要;11月21日上午,老人表示感激,而他的二儿子“正在准备锦旗,想在近期送往学校以示感谢”(见本报11月21日4版)。“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一家的表现是对六少年善心的最好呵护。

    其次是市职业中专教育集团学校对六学生的表彰。11月13日,该校通过广播通报表扬了他们,并特地向他们颁发“瑞职好学生”奖状(见本报11月18日5版)。学校教育以德为先,该校的表彰是对六学生的善心的最好鼓励。校长谢炳冲表示,“每所学校,都有责任进一步强化正能量教育,培养学生一身正气,并用这身正气推动社会的正能量”(见本报11月14日3版)。

    再次是舆论的赞扬。这段时间里,很多瑞安市民都在微信微博上点“赞”,这是社会对六少年的善心的最好肯定。此外,昨日本报7版又挖掘了类似的少年救助老人的好人好事,今年2月瑞安九中两学生林云珍和郑景皓扶起一位摔倒路旁的七旬老奶奶,这也是另一种赞扬。

    善心是柔软的,需要全社会的真诚呵护。瑞城人民呵护6名“好学生”的风尚,值得发扬光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新居民
   第00008版:广角镜
   第00009版:温州垟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人物志
   第00012版:专 版
   第00013版:专 版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记者暗访实录
助推作风效能建设
图片
呵护“好学生” 瑞城好风尚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2 呵护“好学生” 瑞城好风尚 2013-11-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