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8版:远望角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曼德拉挥别光辉岁月
曼德拉登上了中国长城

    曼德拉挥别光辉岁月

    南非总统祖马5日沉痛宣布,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5日20时50分去世,享年95岁。

    祖马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时说,曼德拉是在约翰内斯堡的家中去世的,他“走得很安详”。他去世时,家人都在他的身边。

    祖马说:“我们民主国家的创始人曼德拉离开了我们。他现在安息了,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个最伟大的儿子,我们的人民失去了一位父亲……这是我们最悲伤的时刻。”祖马说:“虽然我们知道这一天终将会到来,但我们仍然感到遭受了巨大和无法弥补的损失。”

    祖马宣布,南非将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将从12月6日起降半旗致哀,直至国葬结束。

    曼德拉今年6月8日因肺部疾病复发被送往比勒陀利亚的一家医院,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后于9月初出院,返回约翰内斯堡的家中继续接受治疗。

    斗争一生  “奉献肤色斗争中”

    身陷囹圄27载,备受迫害折磨、身染重病,最终争得南非废除种族隔离法,曼德拉的传奇经历、自嘲式幽默感、宽容和博爱信条,让他超越国界,成为世界种族平等的旗帜。

    部族“王子”

    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东南部小镇姆韦佐。部族人叫他“马迪巴”。他的父亲葛德拉·曼德拉是当地滕布人首领约金塔帕·达林迪耶博的顾问,娶了4个妻子,有4个儿子和9个女儿。

    曼德拉在其自传《漫漫自由路》中写道,父母不识字,是虔诚的基督徒。曼德拉是家中唯一受过教育的孩子。9岁时,父亲去世。曼德拉回忆,他当时感觉“无依无靠”。不过,他似乎继承了父亲“叛逆性格”和“对公平的坚持”,为他长大后的斗争生涯留下烙印。23岁时,曼德拉为逃避包办婚姻,逃往约翰内斯堡。两年后,他开始在金山大学学习法律,与不同种族和背景的学生交往,既遭遇种族主义歧视,也接触非洲人争取自由平等的思想,燃起对政治的热情。

    初露头角

    曼德拉1944年加入非洲国民大会,开始投身政治。这一政党反对种族隔离制度,争取不分肤色、种族的同等权利。之后不久,他建立非洲国大青年联盟。几年间,他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全国副主席。

    他与伙伴开设一家律师事务所,为请不起律师的黑人提供免费或低价法律咨询服务。当时,南非执政党制订一系列种族主义法律和法令,使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系统化、制度化,当局镇压黑人权利运动,引发黑人强烈不满。

    1960年,非国大被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曼德拉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同年3月21日,南非军警在沙佩维尔血腥镇压参加大规模反种族歧视示威游行的民众,酿成震惊世界的“沙佩维尔惨案”。

    狱中“播种”

    1962年,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出国罪”逮捕曼德拉,两年后又以“企图暴力推翻政府”罪名,判处他终身监禁。直至1990年获释,曼德拉在狱中度过27年。

    1964年,曼德拉被转押到罗本岛。他回忆,那里的狱室不足4.5平方米,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囚犯穿短衣在持枪看守监督下采石。不过,在罗本岛,曼德拉获准在院子里开辟一处菜园子。

    继续征程

    1990年2月11日,遭囚禁27年后,71岁的曼德拉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监狱大门。正当外界担心一场“复仇”不可避免时,曼德拉选择用宽容与和解征服世界。他告诉一些激进的黑人组织,现在不是要把白人赶入大海,而是把你们的武器扔进大海。

    1993年,南非议会以压倒优势通过新宪法,将原本属于白人的权利扩大至全体南非公民,标志着白人垄断南非立法机构的历史终结。同年,曼德拉和时任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

    1994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1999年6月正式去职,但仍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而不懈努力。

    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为什么曼德拉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他与中国又有着怎样深厚的情谊和不解的缘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曼德拉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中南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我们对曼德拉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南非政府和人民以及曼德拉先生的家属表示诚挚慰问。”

    喜爱《孙子兵法》  狱中研读《毛选》

    曼德拉与中国的渊源,在他早年的开普敦生活时期就开启了。那时候,他白天是一名律师,晚上则是一名业余拳击手,平日里酷爱读书,尤其喜爱《孙子兵法》这样的战略书籍。孙子倡导的“为将五德——智信严仁勇”,在曼德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铁窗岁月里,中国革命的经验影响着曼德拉。在他与帮他撰写自传《漫漫自由路》的老朋友理查德·施腾格尔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中国革命的推崇。曼德拉说,“中国革命真是一部杰作,是真正的杰作。如果你了解到他们开展革命的方式,就会相信所有事情皆有可能。中国革命真是个奇迹。”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他读到的第一本关于中国的书。通过这本书,曼德拉对中国革命、长征、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有了深刻的了解。

    1990年4月,刚刚告别牢狱生涯一个月的曼德拉在纳米比亚遇到了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在交谈中,曼德拉同与他有过相似坎坷革命经历又年纪相仿的中国新朋友真切地说:“我二十多年在罗本岛狱中生活的精神支柱来自中国!”他进一步解释说,他在牢房里坚持看书,发妻温妮应他的要求捎来《毛泽东选集》英文版,他如饥似渴地从头到尾认真研读,不时比较南非、非洲大陆的民族解放和中国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

    狱里用独特方式为中国庆祝国庆

    获得自由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曼德拉访问了不少国家,中国则是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国度。

    1992年,曼德拉的访华之旅终于成行。

    第一次中国之行,曼德拉圆了登上万里长城的心愿。访华期间,还是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以下简称“非国大”)党主席的曼德拉受到了真诚接待。“杨尚昆主席举行欢迎仪式,江泽民总书记会见并宴请了他,李鹏总理同他进行了会谈。中国政府还向‘非国大’捐款捐物1000万美元,北京大学授予曼德拉名誉博士学位。接待规格之高,如同接待国家元首。曼德拉在北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对自己所受到的真诚欢迎和高规格的接待,深为感动。”

    1999年5月,曼德拉以南非总统的身份访华,成为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其间,他曾深情地表示,在罗本岛坐牢的时候,每逢“十一”,他和狱友们都会用独特的握手方式庆祝中国国庆,因为他们觉得中国是革命、独立的象征。南非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存在传统友谊,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中国人民为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英勇斗争,曾给南非人民反对种族隔离斗争以巨大的鼓舞。

    中非建交  不背着中国另外搞一套

    曼德拉在中国与南非建交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中国大陆在南非的外交攻势感到非常紧张,密切关注大陆方面的一举一动,想方设法地加以阻挠和破坏。曼德拉访问中国时表示,他和“非国大”都珍视同中国的友谊,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他还承诺,对于访台邀请,“非国大”在处理前定会同中国大陆方面进行磋商,不会背着中国朋友另搞一套。曼德拉称,台湾方面曾希望“非国大”在台北设立办事处,“非国大”已拒绝此要求。“非国大”希望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南非共和国于1998年1月1日正式建交。 (据新华社)

    黄家驹创作《光辉岁月》向曼德拉致敬

    黄家驹1988年为曼德拉创作了一首歌曲,名叫《光辉岁月》。据说,有人曾经给曼德拉翻译《光辉岁月》的歌词,他听到最后潸然泪下。这首歌带着感怀、希望、励志,成为那个时代中国年轻人、特别是学生的集体记忆。《光辉岁月》在广泛传唱的同时,也将曼德拉“和平、非暴力、种族和谐”的理念传播到国人心中,让他的形象和人格更丰满。

    歌词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

    在他生命里

    仿佛带点唏嘘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

    是一生奉献 肤色斗争中

    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可否不分肤色的界线

    愿这土地里

    不分你我高低

    ……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微播报
   第00005版:聚焦点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广告
   第00008版:远望角
曼德拉挥别光辉岁月
瑞安日报 远望角 00008 曼德拉挥别光辉岁月
2013-1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