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5版:学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瑞安方言童谣精选(八)

    由瑞安市语言艺术学会、瑞安市音乐家协会、瑞安广播电视台文化经济频道、瑞安日报培训中心共同发起的“首届瑞安方言童谣大赛”日前落下帷幕。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瑞安童谣,弘扬瑞安民间传统文化,本报将继续每周连载瑞安方言童谣。

    动物送亲

    狗儿做新妇①,蛙蟆②打铜鼓;

    牛儿抬轿,羊儿跳舞;

    鸡破③柴,鸭烧火④;

    老鼠拔箸⑤叫腰痛,

    猫妞⑥兜饭⑦叫辛苦。

    ①做新妇:方言谐音,意为做新娘。

    ②蛙蟆:方言谐音,意为蛤蟆。

    ③破:有两种方言读法,文读音同“铺”,口语音同“派”,此处音同“派”,意为用刀破开,劈成两半。

    ④烧火:方言,指生火做饭。

    ⑤箸:指筷子。

    ⑥猫妞:方言谐音,指猫咪。也有地方说“猫儿”。

    ⑦兜饭:方言,意为盛饭。

    正月灯

    正月灯。二月鸢①。

    三月麦杆做吹箫②。

    四月四,戏眙眙③。

    五月五,过重五④。

    六月六,晒棉褥⑤。

    七月七,巧食⑥喜鹊啄⑦。

    八月八,月饼嵌⑧芝麻。

    九月九,登糕⑨送娘舅⑩。

    十月末,水冰骨。

    十一月,吃汤圆。

    十二月,糖糕11印状元12

    ①鸢:方言音同“县”,指风筝。

    ②吹箫:方言,指箫,乐器的一种。也有地方说“鬼叫”,意思是麦杆吹出来的声音像鬼叫。

    ③眙:方言,音同“次”,意为看。

    ④重五:方言,指端午节。

    ⑤晒棉褥:方言音同“帅棉熟”。有人反映在陶山一带说“洗狗畜”,意思是在六月六这一天,要把家中所有的东西包括狗这样的畜生都拿出来洗了晾晒干净,以免发霉。

    ⑥巧食:七夕节的应节食品。全国各地都有七夕节做巧食、吃巧食的风俗。相传最早是为了借以呼唤喜鹊去搭桥,以便让牛郎织女夜渡银河相会。不同地方的巧食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所用的原料也各不相同。瑞安民间的巧食一般用糯米混合粳米加糖做成,呈手指状。

    ⑦啄:有两种读法,文读音同“桌”,口语念[dǎ],此处念[dǎ]。

    ⑧嵌:方言念[kò],意为镶嵌。

    ⑨登糕:方言谐音,指的是一种米粉做的甜糕点,形如圆塔,一般有五层,是登高节的应节食品。

    ⑩娘舅:方言,指舅舅。

    11糖糕:方言,原指加糖做的年糕,后泛指年糕。

    12印状元:这里指在年糕上印古代状元的图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议事厅
   第00008版:专 版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专 版
   第00013版:专 版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瑞安日报 学周刊 00015 无标题 2013-1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