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终于来了
周三有望结束雾霾天气
日降温幅度可达5—7℃,大家注意保暖清肺
■记者 蔡玲玲 通讯员 许姝/文 记者 庄颖昶/图
度过了迷雾重重的周末,昨天,终于迎来阳光和蓝色的天空。雾霾的消散,也意味着冷空气马上来了。昨日早晨,市气象台发布消息,冷空气昨天中午起开始影响我市,雾霾天气有所好转,气温将明显下降,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可达5~7℃,本周市区最低气温将回归到个位数,提醒大家做好清肺、保暖工作。
大气中的污染颗粒
因“逆温”现象无法扩散形成雾霾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我们的肺,成了吸尘器。”……这个被“霾没”的周末,“宅”在家中的网友纷纷拿“雾霾”一事调侃取乐。
由于雾霾天气的影响,每天都坚持上万松山晨练的于女士,这几天只好改在家做健身操。“前几天,一出门就感觉喉咙不舒服,连家里的窗户都不敢开。”不过昨起,于女士又开始恢复了锻炼,“今天一早就明显感觉空气好一点了。”
霾有多深重?据我市环境监测站监测,上周六、周日,我市空气质量指数分别达276和277,属于重度污染。其中,上周日的PM2.5浓度值达241微克/立方米。据悉,这是我市自今年7月份安装PM2.5检测仪以来,首个空气“重度污染”的日子。
有人说,这次的雾霾天气是北方燃煤取暖的粉尘被西北风吹来了;有人说,雾霾是当地废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的结果;有人则说,是天气状态变化的巧合形成了雾霾……
“这些说法都对,但是都不全面。”市环保局一工作人员解释,雾霾的形成原因多方面,其根本原因是大气中颗粒污染物的增加。而这次雾霾多日不散的主要原因,则是出现了“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这种大气层结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能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减轻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从而导致大气层次结构稳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
简单地说,由于近日我国东部地区总体受到大陆高压控制,由于地面风速小,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大气中的污染颗粒都不容易扩散,一天天累计下来才造成了雾霾。不过,随着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我市上空的风速就会有所上升,扩散条件好转,污染程度将有所减轻。
雾霾天气有望周三结束
市民注意保暖、清洗和清肺
还好,冷空气终于来了。昨晨,期盼已久的风和阳光如期而至,将雾霾吹散,市区迎来如洗的晴空。
市气象台发布了冷空气消息,目前北方有一股冷空气正在东移南下,昨中午开始影响我市,雾霾天气将有所好转,气温将有所下降,日平均气温的降温幅度可达5—7℃。市区今天多云到晴, 6—12℃;明天,多云,6—15℃;后天,多云转阴,7—14℃。
预计今明两天早晨,平原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7℃,西部山区最低气温可达2—4℃,局部有霜。今天沿海海面和内陆地区分别有7—9级和5—7级偏北大风,请有关方面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和海上安全作业。
冷空气南下,开启了城市雾霾的“清洁”之旅。昨天中午,市区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从“重度污染”转到了“中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预报值为168~204,首要污染物为PM2.5。看来,雾霾也不会一下子消散殆尽。
雾霾的消散有一个过程,据市气象台消息,本周三,还有一股弱冷空气补充影响,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有望结束。
刚遭遇雾霾天气袭击,紧接着的一波冷空气,对体质较差的群体来说,确实是一波未平,一波又来侵袭。除了保暖工作做好,体质较弱的群体,可适当吃一些益气固表的非处方药,预防感冒。
同时,霾天气,空气中细菌、病毒、微生物会附着在漂浮物中,因为空气中的污染颗粒很小,为可入肺颗粒,鼻黏膜挡不住。因此除裸露肌肤及衣物清洗外,还应做好清肺工作,多吃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推荐山药、白萝卜、莲藕、银耳、雪梨、猪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