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财富榜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山好水出好鱼
马屿杨思田村村民原生态水库溪潭养“野生”鱼
养殖人员在捞鱼

    好山好水出好鱼

    马屿杨思田村村民原生态水库溪潭养“野生”鱼

    ■记者 陈希林 实习生 江芳

    7米深的溪潭水清见底,水中央用白色塑料箱搭建成了一个大养殖网箱,3名养殖人员从中捞出一尾尾1至1.5公斤重的青鱼、红鲤鱼放入塑料桶中,鱼儿活蹦乱跳,一时水花四溅。

    杨思田村,位于圣井山风景名胜区大南山中,这里风景优美,四周树木繁茂。近年来,该村绝大多数村民外出经商或务工,导致不少山地荒芜。而村民林子权看中了村里的地理环境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人合伙成立了瑞安市圣田种养专业合作社,利用山涧的清泉溪潭和杨思田水库养鱼,发展生态渔业养殖。

    2012年3月,圣田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至今已投入110多万元,搭建了两座养殖管理房,在100多亩的杨思田水库及50个溪潭里养鱼。去年以来,该合作社分批购买鱼苗养殖,有甲鱼、红鲤鱼、鲫鱼、螺蛳青鱼、黄鳝等十多个品种,现成鱼总数量已有1万多尾。

    近日,记者来到杨思田村该养殖基地采访。这里四面环山,放眼望去满眼青山绿水,山间泉水清醇甘甜,空气格外宜人,宛如一处世外桃源。10米来深的水库、7米来深的溪潭,碧水清澈见底。水库中央用白色塑料箱搭建了一个偌大的养殖网箱;水库旁边的山坡上有大大小小的山田鱼塘40来个,面积约30亩。山田鱼塘中,排列着一个个渔网围成的养鱼圈,每个面积约5平方米,共有100多个养鱼圈,专门养殖甲鱼。

    而别具一格的两座木质管理房,搭建在山田鱼塘之上,颇有云南吊脚楼的风情,面积300多平方米。采访中,两三名养殖人员正从鱼塘里捞出一尾尾1至1.5公斤重的青鱼、红鲤鱼,放入旁边的塑料桶中,鱼儿活蹦乱跳,溅起水花朵朵。随后,养殖人员再将桶里的鱼儿转移到水库附近的溪潭中放养。其中一个溪潭面积500多平方米,水深七八米,养了2000多尾鱼。

    “像这样的溪潭,现在约有50个,分布于大南水库与杨思田水库之间的一条长约3公里的杨河黄龙溪涧里。”林子权介绍,他们买来鱼苗养殖,不用投放饲料,直接在水库及溪流清水里放养,真正做到养殖过程纯天然无污染,现在每尾鱼已有1至1.5公斤重。

    “我们这儿的鱼,就是野生的!”林子权打趣说。

    据林子权介绍,因为养殖过程天然无污染,这里的鱼儿肉质鲜美、品质上乘,不少人慕名而来争相购买,品尝这“野生鱼”的滋味。目前,该合作社的鱼开始少批量出售,其中甲鱼售价达560元/公斤,其他鱼售价每公斤60元至160元不等,今年已卖出20多万元。

    林子权还透露,下步,合作社准备筹划扩大种养规模与品种,更加充分利用好山好水,除养鱼外,他们准备在山上种植多种果树,并饲养本地鸡、鸭等,打造真正的生态立体观光农业。

  市水利局副局长林良星表示,杨思田村水库属于非饮用水水源的水库,可由该村自行管理发展养鱼业,但按照水库和山塘管理有关规定,在水库里养鱼必须不得影响防洪安全和破坏生态环境,如果不投放饲料,反而有利于净化水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广 告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百姓事
   第00008版:专 版
   第00010版:财富榜
   第00011版:议事厅
   第00012版:远望角
   第00013版:专 版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车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好山好水出好鱼
股票
瑞安日报 财富榜 00010 好山好水出好鱼 2013-12-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