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收割后,残留稻草怎么处理?
扎捆机让稻秆不烧还有钱赚
■记者 陈希林/文 见习记者 王鹏洲/图
以往晚稻收割后残留的稻草或被焚烧在农田里,或直接留在农田让其自行腐烂;今年可不同了,有了稻草扎捆机,农田里的稻草便可以被扎断捆绑后作资源利用,既保护生态环境、减少雾霾,还产生经济效益。
昨天,记者在位于马屿镇岳二村的市源田家庭农场看到,农机员驾驶一台稻草扎捆机在干燥的农田里娴熟地来回行驶,农田里是一些之前被收割机收割后残留的稻秆,部分稻草已被扎捆完毕。收割机辗过后,农田里那些约半米高的稻秆便被扎捆机扎断辗细,并由机械自动捆绑起来,由农民搬到田坎边便于运走,田边到处可见一堆堆打包好的稻草。
该农场相关负责人项伟章告诉记者,稻草扎捆机是去年花8.6万元购买的,市农机部门补助了部分资金;正常情况下,扎捆机每天可扎捆稻草60至70亩,截至目前,该农场已有700多亩稻草被扎捆打包;稻草打包完毕后,将出售给附近的一些养牛场、蘑菇养殖场等农户。
据了解,以前农户晚稻收割后,稻秆多数被就地焚烧在农田里。冬日田野里随处可见炊烟袅袅,使天空模糊不清,既加重了天气雾霾,也影响了农村道路交通视线。
“用扎捆机扎捆稻草,稻草必须是干燥的,每亩农田可以扎捆稻草约0.2吨,每吨售价为650元左右。”项伟章说,“农场今年可扎捆稻草总量达200余吨,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3万元左右。”
市农业局有关人员到该农场就作物秸秆资源利用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认定该农场今年预计秸秆利用面积达1000多亩。
市农业局农业信息科教科科长林潮澜表示,我市去年出台实施农业生态循环项目补助政策,今年正式实施该项政策,对秸秆利用项目每亩补助40元;目前我市有3台稻草扎捆机投入使用,预计今年可扎捆农田稻草总面积达3000多亩,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可产生经济效益4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