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财富榜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安农民遭遇冷冬,是台风留下的后遗症,还是营销体系出问题?有识之士呼吁——
念活“种田经” 农业要转型
受台风影响,草莓个头小上市晚

    瑞安农民遭遇冷冬,是台风留下的后遗症,还是营销体系出问题?有识之士呼吁——

    念活“种田经” 农业要转型

    ■见习记者 潘敏洁 记者 夏盈瑜/文 见习记者 王鹏洲/图

    在一些人眼里,去年10月份的台风“菲特”或已成为回忆,而在靠天吃饭的农民看来,那是不能承受之痛。草莓、瓯柑、甘蔗……我市引以为傲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在遭遇“菲特”后,又迎来新一轮的考验:如何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已然成为亟待破解的问题。

    草莓、瓯柑、甘蔗、菠菜纷纷遭遇冷冬

    这起采访的起因,是本月初无意在梅屿田头遇到53岁的大户洪作华。

    洪作华那会正在田头叹气,他边上的田里,菠菜已经长得老高。“这些菠菜老早就可以卖了,可批发价每公斤才1元左右,加上人工,根本不合算,还不如留在地里。”

    洪作华是马屿兴华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已有十几年,今年种植了100多亩大棚番茄和蔬菜。

    “前几天,菠菜批发价每公斤仅4角钱,而去年同期,菠菜的价格可卖到每公斤4至6元。”他说。

    在另一侧的大棚里,菜农们正在收集芹菜。“一亩地收入至少差了几千元钱!”记者问了下,眼下梅屿的芹菜批发价每公斤售价仅1.2至1.6元,比去年同期价格减少了一半以上。而大白菜每公斤售价不足4角,甚至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形。

    梅屿菜农的遭遇让我们暗暗在心里叫苦,要知道,梅屿是温州菜篮子蔬菜基地,这里可不止百八十亩蔬菜,而是至少三五千亩以上,那受损的农户数量就大喽。

    蔬菜价低,并不是单例。

    当前正值本地草莓上市季,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却难觅大个头草莓。

    在陶山桐浦片凤社村的华星农场,说起草莓长势,种植草莓已有5个年头的场主林守国颇为感慨地说:“去年鸡蛋般大的草莓随处可见,而今年能结出果子就已经很庆幸了。”

    在草莓棚里,草莓已然红透却个头娇小。望着这些小个头草莓,林守国暗暗叫苦:以前10个草莓就能达到一斤重,而今年15个才勉强一斤。草莓个头小了,卖相差了,销售额也明显缩水,去年这个时候草莓营业额已经达20多万元,而今年还只有两三万元。

    我市的另一种地方特色农产品瓯柑遭遇就更差了。上望九里红瓯柑合作社的种植户潘贻清一脸愁容地指着堆满瓯柑的仓库说,去年这个时候瓯柑抢着要,今年连订单都没有。

    据陶山甘蔗合作社统计显示,今年10月份以来,合作社近700亩甘蔗产量下降了60%,幸存下的甘蔗口感好的不多,大部分甘蔗口感较硬,表面粗糙,农户的荷包自然也大幅缩水。

    正所谓,又闻“价贱伤农”声。只是 “伤农”的方式和程度各不相同。

    探寻蔬菜瓜果价低根源

    采访中,农户们告诉记者,今年蔬菜瓜果价格低,和台风影响不无关系。

    10月6日,台风“菲特”袭击瑞安,林守国的草莓基地全部被淹没,整整泡了50个小时的水。水退去后,林守国带领工人立刻开展自救,农场三分之二的草莓存活了下来。

    虽然保住了“生命”,但由于长时间浸泡水中,草莓的“主芽”已经被摧残。按以往的经验,主芽生长出的草莓个头会大,大水一淹,主芽难以成活,幸存的苗只能靠边上的芽结出果实,由此草莓个头就小。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林守国赶在“菲特”后又补种了一批,但因10月份气温下降,已不是草莓种植最佳时间,补种的新苗产量少个头也不大。

    台风过后,梅屿番茄基地,5000来亩番茄棚被刮得变形,大部分番茄苗连根拔起。由于番茄种植周期长,加上接下来天气较为严寒,不适应番茄生长,农户们纷纷改种周期较短的大棚蔬菜。

    “眼下,本地蔬菜供大于求,加上外地蔬菜进入市场,导致蔬菜供大于求,价格自然下降。”梅屿“番茄大王”黄则强说。

    同样是受台风影响,农作物受灾后的形式不一。

    “台风来袭后,大批甘蔗翻倒在田里,含糖量只有8%。有些种植户把那些被刮断在田里的甘蔗拉到市场上卖,以前甘蔗甜度都达13%至15%的,当然就卖不动了。”陶山甘蔗合作社的负责人狄优霞一脸无奈和感慨。

    据统计,受"菲特"影响,我市陶山、马屿等地甘蔗产量下降,一些农户将卖相差的糖蔗直接送到糖厂加工或者给奶牛当饲料,有些农户干脆让糖蔗烂在地里。“送去糖厂,算上人工亏得更大。”

    在金潮港农场,瓯柑的产量仅原来的十分之一,在上望,为数不多挺过台风肆虐的瓯柑,被强台风刮得没了卖相。“客户都嫌弃,贵就没人要。”潘贻清说。

    为价贱伤农把脉开方

    虽说大部分农户将这次蔬菜瓜果价贱的原因归到台风上,但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提出更为中肯的观点。

    “表面上看是台风影响,实际上,反思这次瑞安的蔬菜瓜果之所以再次面临低价甚至滞销,根源还是困扰我们多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梅屿蔬菜合作社负责人黄则强说,这次台风,只是让农产品营销体系突发“关节炎”的诱因。病根,仍在农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上。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10多年来,类似“价贱”的农产品经常发生,水果、蔬菜,乃至生猪,无一幸免。而猪肉价格因为波动大而又紧密关系市民的餐桌和养殖户的腰包,更成为物价部门关注的重点。

    这次台风,仅仅是把灾难往更大化的方向推进了一步,在天灾面前,农民逆来顺受,难以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已然成了一个亟待破解的问题。在采访中,不少有识之士也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

    呼唤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的建立

    采访中,一些农民也谈到,当台风摧毁大棚番茄,不少农技人员也来到田头,考虑到番茄种植周期长、时间不适宜,鼓励农民先把蔬菜种起来,可不曾料到,一旦蔬菜供大于求,最终受到伤害的仍然是农民。

    大户洪作华说,台风的经验告之,要尽快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一方面,农民要更加及时捕捉和预测市场变化,调整产销计划。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要主动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合理引导农民开展生产,并通过“订单农业”、城乡对接、延伸产业链等途径实现农产品和市场的无缝对接。

    让“菜园子”对接“菜篮子”

    “田里的蔬菜这么便宜,菜市场的蔬菜价格又居高不下,农产品直销是一条出路。” 黄则强说,多年来,我市存在的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依然突出,虽然农产品价格上涨,但农民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实惠,大部分利润被繁杂的流通环节消耗了。眼下,不少合作社希望能建起农产品直销对接平台,由合作社直接将蔬菜销往市区一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不仅能给市民提供便宜新鲜的蔬菜,还能增加农户收入。

    市政协委员潘玉清也提出了“农餐对接”的直销理念。他表示,农餐对接是指由农企、农户向餐馆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它的优点非常明显,农户有了固定买家,风险小,收入稳定,餐饮企业减少流通环节,实现双赢。同时,农餐对接能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建立可追溯源头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源头到餐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给消费者和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值得高兴的是,市农林局局长张金林告诉我们,我市目前正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台风影响较大的梅屿蔬菜基地和马屿天井垟产粮区等,被纳入农业“两区”建设,农业现代化设施投入加大后,将增强抵御天灾的能力。我市目前还通过培养经纪人,及时发布信息,加大产销对接力度。目前,台风800万元补助款也已基本到位,这些举措,都将为农民走出困境助一臂之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议事厅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在现场
   第00008版:百姓事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新居民
   第00012版:随手拍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家周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念活“种田经” 农业要转型
股票
瑞安日报 财富榜 00004 念活“种田经” 农业要转型
2014-1-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