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瑞安追寻自由的年轻梦想
葛林凯18天
骑行2000多公里
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一次跨国长途旅行,让自己在旅途中观看世界,认识自我,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这一年就叫做“间隔年”(Gap Year)。
“自由给人的感觉是那么了不起!”今年24岁的莘塍小伙葛林凯,受《迟到的间隔年》的启发,开始了一段承载梦想的骑行旅程。1月8日,他从北京出发,历经18天,骑行2千多公里,于前日安全抵达瑞安。
一路上,记者通过手机和网络联系,跟踪采访了他。
出发,一件小事让他觉得不虚此行
1月7日,温度:-10℃至 2℃
北京城区,骑行公里:约50 km
1月6日,葛林凯在上海买了一张到北京的动车票。1月7日早上9时,他带着自行车出了北京南站,一出站门就体会到北方寒冷的温度,“当天零下5摄氏度,对我这个南方人来说还是不小的威力。”
在北京,葛林凯来到了前门大街(如图)、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还逛了天坛、“鸟巢”国家体育场和“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
而进北京图书大厦买书之前,他在门口遇到一位大姐,打听了一下前门大街附近的宾馆怎么走,这位大姐略加思考,用一口京片子给他指了一条路。葛林凯大致记了一下,将车停入车库后,进去买书。
约半个小时之后,葛林凯买完书出来,那个大姐看到他竟然欣喜若狂地迎了上来。
当时,葛林凯心头一紧,不是又来推销啥或者向我讨东西吧?
哪知道,这位大姐拉着他的手,说:“你可算出来啦,刚给你指的路绕远了,我想了想,你就这么走……”
原来,这位大姐等了他半小时,就为了纠正“会绕远”这么一个小问题。
“我无言以对,真正具有价值的行为,是无法用语言再去拔高的。”葛林凯说,人与人之间的浓厚情谊,那深刻的关怀,都在那位大姐身上见到了。“当我遇见这件事时,感到是这样的受宠若惊。”
骑行300公里后
身体强烈“抗议”
1月10日,温度:-10℃至2℃
沧州段,骑行公里:约310 km
从北京到沧州,葛林凯骑行了约300公里,此时体力下降,身体开始“抗议”。
当天早上七点葛林凯从沧州出发,原本觉得自己的体力还行,就一路往济南进发,可问题就在这一刻出现了。
“首先是小腿和大腿的肿胀感很强烈,刺痛又无力。我开始骑一段,下来推车走一段,一边推一边甩大腿,希望能把疲惫和沉积在肌肉里的酸性物质甩掉。”葛林凯说,因为平时没有经受过高强度的骑行锻炼,在长达3天的僵直骑行中,腿部、背部和脖子先后发痛或抽经。痛得无法忍受,不得已,他下车放松,扭扭脖子,捶捶肩膀。
最后连大腿内侧的皮肤都蹭破了皮。“我没有穿专业的骑行裤,大腿一直在贴着裤子和坐垫摩擦着。”加上北方天气干燥,不适应这种气候的人常常因干燥的空气弄得出鼻血。每骑一段路,葛林凯的衣服湿透,“可只要一停下来休息,湿透的衣服几乎在瞬间就干回到皮肤,让人寒毛直竖。”
在这种环境里,葛林凯身上的皮肤开始发红刺痒,这种摸不着碰不得的煎熬,才是他在骑行道路上最大的敌人。
就这样,葛林凯越骑越慢。几乎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天就黑了,路上起了大雾。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加油站里吃暖心饺子
1月11日,温度:-11℃至-2℃
沧州至德州段,骑行公里:约370 km
按葛林凯的话说,真正的凶险出现在夜晚来临之后。
从沧州至德州,路过东光县约20公里的这段国道线上,不见人烟,更别谈路边的小店。
“天上只有一轮被乌云笼罩着的淡青色的残月,那点有气无力的光根本无法穿透浓浓的雾气给我引路。”
更糟糕的是,路上的车打起了双跳灯。“除了身体向自己抗议之外,寒冷、浓雾、刺眼的远光灯,大卡车一辆一辆地朝我汹涌而来。”
葛林凯向路上的车辆招手,希望有好心人能看到,载他一段,离开这个“暗不见底的深渊”。
他在路边手舞足蹈了半个多小时,被风吹得哆嗦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只能浑身发抖地骑行。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加油站,他骑到门口才发现,围巾都湿透了。这时,加油站里迎出来一位大哥,正眼一打量,马上就明白大概发生了什么事。
“让你得瑟吧,我经常看到骑行的人跑这条路,还没遇到像你这么不要命的。”一口的东北口音,话里一个劲地讽刺挖苦,让葛林凯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进入加油站后,葛林凯才知道,这位大哥来自黑龙江。他说,这里常常大雾,加上干冷,道路结冰后湿滑,入夜后更不得了。“这一带荒无人烟,你真不要命啦!”
“挖苦”之后,加油站里的几位大哥大姐给葛林凯倒了热水,让他在暖气片前取暖。葛林凯发现他们在包饺子,为第二天的早餐做准备,就欢快地加入了包饺子的队伍。
“亲人般地对待我,东北人个个都是活雷锋啊!”
偶遇热情的山东师傅 借宿小超市
1月13日,温度:-13℃至2℃
泰安至宿州段,骑行公里:约520 km
1月13日,葛林凯离开了济南,往南京方向骑行。
这天夜里,一家农家院子的玉米粒和玉米棒子引起了葛林凯的好奇,下车拍了张照片。
这时,这家院落里的狼狗发现了陌生人,吠声连连向他冲来,这家的主人听到声音跟了出来。
主人看到葛林凯的装束,喝止了狼狗,邀请他进屋取暖。经打听,这家主人姓陈,陈师傅开货运车,送地上晒着的玉米饲料,家里还开了小超市,因为是自己家的房子,也不用租金,有点小收入,日子过得美满。
闲谈中,葛林凯提及自己的父亲早年也是开长途车拉货的司机,这下,陈师傅更是来了兴致,在地图上为葛林凯策划起路线来。
“如果愿意的话,今天就投宿我家里,明早跟我一起去宿州,那边温度没这么低,也可稍作休整。”陈师傅说。
面对身体的种种抗议,葛林凯“顺势”在他家的木质沙发上窝了一宿。
在南方,老相识碰面聚会
1月17日,温度:-2℃至8℃
南京段,骑行公里:约1140 km
到达南京之后,葛林凯经由上海转去杭州,再穿过绍兴走宁波,从宁波一路沿着国道104奔袭,终于在25日下午14时回到了位于瑞安莘塍的家中。
葛林凯向记者透露,本想节省路程,从南京直接到杭州,然后从杭州南下走诸暨仙居再回温州,之所以在长三角地区绕了一个大圈子,是因为他是杭州(浙江省交通学院)上的大学,实习工作在宁波,毕业后进入上海的一家单位工作至今,所以在这些地方有许多朋友,也想经由这次骑行,再跟这些老相识碰面聚会,分享他旅途中的心得。
葛林凯说:“在上海、杭州、宁波,都是借宿到朋友同学家里,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招待。对于我骑行的事,他们除了表示支持之外,言语中都会不经意透露出对这样生活态度的羡慕之情,也着实让我小小的虚荣了一把。”
回家了,父母是背后的支持者
1月25日,温度:8℃至21℃
骑行公里:约2160 km
葛林凯的父亲葛体飞在莘塍下山根村办汽车配件厂,是私企老板。1月22日,当葛林凯还在杭州至宁波骑行的路程中,记者联系到了葛体飞。
葛体飞说,儿子每天在路上骑行,自己心里特别牵挂,每天除了提醒他安全小心之外,还通过网络查看他在朋友圈里发的照片,看看他路途上发生的事。“他热爱自由,人很正直。”看着儿子有独闯世界的劲头,身为父亲的葛体飞通情达理,在背后一直支持着他。
“葛林凯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从小就不用长辈怎么操心,他有自己的理想。”葛林凯的母亲林碎连告诉记者,“孩子的理想已经超越了父母的想法,我在内心里是支持儿子的。”2年前,葛林凯大学毕业后,原想安排他进亲戚工厂工作的,可他愣是在上海找到工作,工作之余还攻读外语,为出国梦想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