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敬老
助残贴心服务
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30家,改造提升敬老院4家
在浙江联大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三级肢体残疾的吴建策(左)和二级智力残疾的王奇华(中)在分装化工材料。

    敬老

    助残

    贴心服务

    如何暖人心?

    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30家,改造提升敬老院4家

    ■记者 金汝 黄丽云 通讯员 王晓 实习生 夏菁阳/文 孙凛/图

    1月28日临近中午,几名老人在飞云街道瑞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医疗室里量血压。午餐时间到来,他们和十多名“老伙伴”吃完热腾腾的饭菜,开始悠闲地搓起了麻将。像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今后将遍布我市每个社区。

    这是我市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之一——敬老助残工程的一部分。今年,我市计划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0家,实现社区全覆盖,改造提升敬老院4家。同时将改善市社会福利院和市特殊教育学校设施,创建镇街残疾人·阳光庇护中心2个。

    [现状]

    敬老助残传递温暖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养老难题成了社会话题。

    我市自1998年步入老龄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比率逐年增长。截至2013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达18.72万人,占总人口数15.31%,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达24.24万人,占总人口数19.29%。

    近年来,我市初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服务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既能满足老年人对“家”的需要,又能享受多种养老服务,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达到“老有所养”的目的。

    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84个,其中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8个,提前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6个。

    安阳街道康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于去年11月挂牌,是温州市示范型照料中心。在这里,图书馆、健身室、日间照料室、棋牌室、餐厅、康复保健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照料中心还采取“医养结合”的形式,在照料中心内设置医疗室,更方便指导老人健身、常规医疗诊断、配药等,提供贴心照料服务。

    康佳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小珠说,社区志愿者轮流值班,保证照料中心每天有人接待,为老人提供周到的服务。

    关心残疾人,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和标志。在残疾人技能培训、医疗康复方面,残疾人阳光庇护中心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从2010年开始,我市实施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计划,接纳劳动年龄段内的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帮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目前我市轻度精神残疾人有459名。

    眼下我市共建立了8所阳光庇护中心,为温州各县(市、区)之最,其中省级3家(祥云·阳光庇护中心、瑞安市新湖残疾人·阳光庇护中心、瑞安市飞云康欣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接纳110多名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士,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并兼有庇护工场、工(农)疗、生产技能、职业培训等。

    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94年9月,是我市唯一一所从事智障教育的学校,现有学生219名(不包括送教上门学生)。学校占地面积2464平方米,建筑面积1780平方米。

    该校校长林大湘说,目前学校校舍明显不足,大部分的教师办公室都已经腾出来当教室,并且将原本一个教室的面积隔开分成两个教室,功能室很少。

    “对于特教学校的学生而言,康复训练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现在因为场地的限制,基本没有康复训练室。”林大湘说。

    [计划]

    养老:居家养老覆盖全社区

    助残:新增两家庇护中心

    市民政局局长陈智勇介绍,我市的养老体系建设尤其是养老机构建设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的养老需求矛盾仍突出。2014年,全市将继续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进一步加大财力投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按照敬老助残工程计划,今年我市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0家,实现114个城乡社区“遍地开花”;同时进一步把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创建工作,向中心村、行政村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争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急需的养老服务。

    记者从市民政局社会福利救灾救助科获悉,我市将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补助和运行奖励等综合措施,激励城乡社区已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敬老院、“星光老年之家”等通过设施改造、功能提升,转型升级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或小型养老服务机构。尚未建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城乡社区,要加大力度,整合资源,加速建设。

    据悉,今年新建的3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部分布在农村和城郊,按照统分结合的模式,完善、配齐为老服务项目。

    今年,我市继续将优惠扶持政策进行到底:对通过检查验收的,按不同级给予相应的创建补助,对已创建的并正常运行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将给予运营补助。同时继续深化推进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制度,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人,政府给予养老服务补贴。

    改造提升4家敬老院被列入今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并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一脉相承。

    那么,敬老院该如何改造提升?不妨看看飞云街道瑞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以下简称瑞云照料中心)。

    据悉,瑞云照料中心是在原飞云街道敬老院基础上改造提升的。负责人陈婷婷告诉记者,该社区属于农村社区,老年人较多。为了更好地为老人服务,街道对敬老院用房进行整合,于2012年10月正式对外开业。其中,五保户等困难老人还可免费或低偿享受养老服务。

    祥云·阳光庇护中心开通“工疗”、“农疗”、“艺疗”,让学员制作工艺品、采摘农作物,学习晨操、书画、音乐、情景剧等特色项目。中心负责人金瑞福说,经过各种疗法,学员们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部分学员从拒绝沟通到主动招呼,能够与小伙伴们比较融洽地相处。

    今年,我市将新增两家庇护中心,其中一家落户在东山街道,另一家待定。目前,创建级别均未确定。对于新建的庇护中心,市残联将给予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

    “每安置一人,每月给予1000元运行保障经费;每安置5个人,安排一个护理岗位,给予每年18000元岗位补助经费。”曾皓说,在温州地区来所,这样的补助力度是大手笔。

    对于改善市特殊教育学校设施,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安力表示,目前已经开展学校校舍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

    另外,今年市福利院将启动供养楼建设项目。供养楼项目可以增加164个床位,大大缓解目前福利院床位紧张的难题。

    [声音]

    培育更多民生亮点

    网友“随缘”:养老、助残、扶贫、帮困是民生大事。关注民生不是说在嘴上、写在文件上,而是实实在在地放在心上、认认真真地落实在行动上。只有培育更多温暖人心的民生亮点,才能映照着和谐的“万家灯火”。

    政协委员陈云岚: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目前的短板是护理人员的缺失。社区急需加强对专职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熟悉辖区内的老年人情况,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需要成立一支专业、敬业的服务队伍,满足老年人多种形式的需求服务。

    网友“小如”:居家养老、残疾人庇护中心是敬老助残的一种尝试。其实,公办公营、公办民营、公办+政府购买服务、民办民营等多种运营模式交织在一起,民生大事才能更实在。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设计“游戏规则”,完善监管机制,同时放开市场,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社会资金和民间力量,引导市场有序运行。

    [编后]

    本报1月22日起推出的“关注2014年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专栏,报道了今年十件民生实事的实施计划、市民的期待等,于今日画上句号。民生工程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从今年我市民生实事工程实施方案来看,在新的一年,我市一定能突出重点办好民生实事,解决人民群众直接相关、直接感受、直接受益的重点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议事厅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在现场
   第00008版:财富榜
   第00009版:微播报
   第00010版:专 版
   第00011版:新居民
   第00012版:议事厅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家周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敬老
助残贴心服务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4 敬老
助残贴心服务
2014-1-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