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我市2013年度漂亮答卷——
保障房圆了住房梦
■记者 金邦寅/文 孙凛/图
●瑞祥新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项目总建筑面积96701平方米,共1424套,其中经济适用住房1136套,廉租房288套。工程被省建设厅评为保障性安居工程优秀项目。从去年开始,瑞祥新区的保障房陆续交房,1136个幸运家庭圆了安居梦。
●2013年,江南新区2023套公租房主体工程已结顶,开工建设安置留地126万平方米,累计在建2083亩392万平方米。
●我市积极申报保障房建设资金财政补助,去年中央和省财政补贴到位2800万元,占我市去年财政安排的保障房建设资金的40%,使我市保障房建设工作健康发展有了资金保障。
[亮点]
去年以来1424个家庭圆了安居梦
瑞祥新区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项目,占地61.24亩,总建筑面积96701.16平方米,共1424套。小区共有12幢楼,其中1至8幢为经济适用房,每幢楼有18层,共计1136套,另有廉租住房288套。
瑞祥新区经济适用房所在的小区名为仁和嘉园。绕仁和嘉园一圈,你会发现,这里的整体环境不错,绿树、草坪、流水、凉亭……
去年底,56岁的市民林金松拿到了瑞祥新区经济适用房钥匙,马年春节,一家三口就是在新居里过的。
林金松的新家在11楼,面积有73.99平方米。
“刚搬进来时,水、电、煤气表都安装好了。”林金松开心地说,“房子设计、小区环境都很好,不比一般的小区商品房差。”
“原本我们一家人和弟弟挤在一间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拥挤不堪,日也盼夜也盼,盼着能早日住上新房,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照顾。”林金松说。
“随着16路环线公交的开通,我们的出行也将越来越方便。”林金松乐呵呵地说。
据悉,仁和嘉园绿化率达到30%,还建有约8500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另外,瑞祥新区幼儿园已开工建设,瑞祥实验学校也已招生,居民搬入该小区后,孩子的上学问题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今年1月12日,瑞祥新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家庭及经济适用房收回房源举行公开摇号,产生288套廉租住房的配租对象,50户备选配租家庭,38户经济适用房购房资格家庭以及10户备选购房资格家庭。
马年春节前,1000户困难群众搬迁新居。
明年3077户困难家庭有望住新房
去年底,江南新区7幢公租房顺利结顶,提前完成年初制订的工程进度。这些公租房的完工,将给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带来居住福音。
该保障性住房项目位于飞云街道以西、火车站路以北、温福铁路之东,总占地面积7.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需6.2亿元。共建设保障性住房15幢3077套,其中经济适用房1054套,公租房1823套,廉租房200套。
据悉,江南新区保障性住房项目整体工程项目于2010年开工建设,将于2015年底竣工,目前结顶的7幢公租房基本上是5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套房,结顶后将投入房屋外墙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黄世广表示,该项目进展非常快,提前完成了2013年的工程进度和投资计划的目标和任务,有望2015年竣工并交付使用,届时将为我市3077户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下一步将完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制订并出台《江南新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购实施细则》,力争于今年上半年开展1054套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购工作。
瑞祥新区经济适用房
[举措]
多管齐下 推动保障房建设步入“快车道”
衣食住行,住为最难,我市把保障房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着力加快保障房、安置留地建设,解决老百姓最实际的难题。
江南新区保障性住房项目施工过程中,全体参建人员克服了各种困难。特别是去年10月台风“菲特”来临时,工地的员工宿舍被台风刮塌,已挖的地下室部分被水浸泡,在保证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建设人员“白加黑”,加快建设进度。
为使1000多户住房困难居民尽快入迁瑞祥新区经适房新居,参建各方发扬“五+二”精神,科学安排十多项验收项目,使各单项验收时间比正常验收时间缩短了3个月,也使该工程于2013年8月25日按计划进行了综合竣工验收,整个项目被评定为合格工程。
同时,为尽早让廉租住房对象住进新房,市委、市政府要求年内启动并完成廉租房的装修和配租工作。由于装修时间紧、配租政策性强,市政府高度重视,2013年9月12日市领导召集有关部门对装修有关问题进行协调,并形成统一意见:按省建设厅有关文件规定,在保证功能齐全基础上,坚持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的原则,确定了廉租房装修标准、装修金额等;为节省装修时间,简化了装修程序,采用以增加工程量方式由原建设单位直接施工,这样既可节省采购时间,同时又有利于土建工程和装修工程的延续性。
确定装修设计和施工单位后,瑞祥新区廉租房装修工程于去年9月16日进场开始装修装饰,10月底样板房装修完毕。
此外,为留住高层次人才,我市还率先推出了“人才村”,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符合条件的人才出售公寓,解决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青年专业人才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住房问题。这些年里,我市逐步建立了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组成的比较完善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对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阶层和新居民来说,“我有一个家”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阳光验收” 住户代表和行风监督员全程参与
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是惠及民生的一件大事,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为确保工程质量验收透明、公正、公开,去年我市首次试点在瑞祥新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开展住宅工程“阳光监督和阳光验收”,邀请部分住户代表和行风监督员等全程参与。
据了解,传统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小组均由参建各方组成,由于各方利益相互交织,相互制约,存在透明度不高等问题,暗箱操作时有发生。2010年,我市率全省之先,组建竣工验收专家库,入库专家为我市各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资深专家,涵盖土建、安装、智能、设备、消防等专业,共计120余人,使得验收全过程公开在阳光下。这次,住户代表和行风监督员的参与让验收工作更加公正、公开。瑞祥新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住户代表高兴地说:“我们自己参加房子的验收,住着更安心。”
[声音]
律师肖成飞:要提高保障房申请、分配等环节的透明度,并实行动态调整与持续跟踪,力求分配公平。尤其注重优先安排孤寡老人、军烈属、低保家庭中的无房户,以及主要劳力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获得廉租房实物配租保障。要建立健全保障房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以完整的居民收入统计和住房信息统计系统为依托,为准入与退出机制的设计与运行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市民王先生:保障房是一项顺乎民心的重大决策,对我们低收入人群来说,我们同样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住房。对保障房,我最大的期盼是确保分配公平、公正、透明,确保建设质量让人放心,确保信息公开。
市民叶力:质量安全,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第一要务。为保证建筑质量安全,应该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加强对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并全面推行保障房永久性标识,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保障房小区功能配套,教育、医疗、体育、商业、文化活动等配套设施要及时跟上,方便入住群众的生活。希望保障房能惠及更多低收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