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财富榜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植黑木耳效益增9倍
“黑金子”鼓了下泽村民的腰包

    种植黑木耳效益增9倍

    “黑金子”鼓了下泽村民的腰包

    ■记者 陈希林 实习生 林晓静 郑仰中

    这个春天,虽然寒冷,可对下泽村部分农户来说,却掩饰不住心里的暖意,因为村里发展的黑木耳生产基地进入收获时节,源源不断产出的黑木耳如黑金子般流进当地农民的腰包。

    曹隆放向记者展示生长在菌棒的黑木耳

    青山绿水中建起木耳基地

    去年6月,高楼镇下泽村党支部书记曹隆多、村委会主任曹隆放突然到附近村子以及文成等地收购废弃的木头和柴火,一系列行为让村民不解的同时,他们又发动大伙去把这些杂木进行粉碎。

    “那些木头基本是废弃的,以前用来烧柴火的,现在谁还用那些,还花钱买,有啥用?”村民们心里嘀咕。

    这些收购来的废弃木头到底有什么用呢?村里人在今年春天的时候终于发现,这些在大伙眼里不起眼的东西却成了宝贝。

    这就是生长黑木耳用的菌棒。

    “喏,就是这些。”随行的高楼镇下泽村村委会主任曹隆放举起一根菌棒,菌棒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黑木耳,他的背后,是斜放在田里的成片白色菌棒,约有50万个。

    这是下泽村建起的第一个黑木耳基地。

    说起高楼下泽村,更多人想到的是优良的地理环境。“下泽村三面环山,山清水秀,可这里的农民大多种植稻谷、蔬果,收入不高,致富难。”几年前,曹隆放曾在龙泉等地工作,那里家家户户种植黑木耳,回乡当村委会主任后的一天,曹隆放无意听到,那里的村民现在的年收入翻了好几番,全靠黑木耳致富,他急忙找村党支部书记曹隆多商量。

    作为下泽村主要干部,如何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小山村里的村民致富,成了曹隆多和曹隆放经常考虑的事情。黑木耳种植效益高,对水质、空气和通风的要求也很高,而下泽村偏偏就有这样的生态条件,引种黑木耳或许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他们带上村干部赴龙泉等地考察以及做市场调查。

    以往,瑞安市场上的黑木耳都是外地生产供应的,价格高,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愈加重视,对木耳、香菇等绿色食品需求日渐增长。

    去年6月起,曹隆多、曹隆放和其他几位村民就为此事忙碌开来,他们共同投资200余万元,种植黑木耳70余亩。

    农民管黑木耳叫“黑金子”

    记者来到基地时,两三名技术人员在基地里照料着,农技人员介绍,每年10月份到来年三四月份为黑木耳采摘季,平时采摘需要30余名工人。据了解,去年10月份采摘繁忙时,工人最多达50人左右。

    “黑木耳生长期最高的有两水(拨),高峰期时整个菌棒上全部都是木耳。现在你看到的还不是最多的。”工人们说,经过半年多来的试种,这里的黑木耳已经采收了五六次,其中大规模采摘1次。高峰时,一天可以采摘3000多公斤,对黑木耳晒干加工后,售价每公斤可达120元。

    曹隆放做了统计,这70亩山地原先是村民种植杨梅及少量蔬菜的,每亩收入不到2000元,而种上黑木耳每亩可收入2万元左右,效益是过去的10倍。

    去年下半年,曹隆放还牵头成立市勤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打算今年黑木耳增种2倍,面积拓展至150亩。

    “我们将为村民提供管理、技术和销售等方面的帮助。” 曹隆放说,在他们的带动下,目前,下泽村已有7户农民准备投入生产,邻村也有部分村干部打算通过种植黑木耳带动村民增加收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聚焦点
   第00006版:聚焦点
   第00007版:财富榜
   第00008版:微播报
   第00009版:在现场
   第00010版:议事厅
   第00011版:榕树谭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车周刊
   第00015版:车周刊
   第00016版:车周刊
“黑金子”鼓了下泽村民的腰包
股票
发红包啦
瑞安日报 财富榜 00007 “黑金子”鼓了下泽村民的腰包 2014-2-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