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请留住文化之根

    请留住文化之根

    ■薛建国

    “玉海诗墙”是瑞安的文化地标,是瑞安文化的根系之一。这一点是应该得到众多瑞安人认可的。既然这样,“玉海诗墙”的去留问题就不应该成为问题。从本报连续报道(1月25日6版、2月10日5版、2月13日8版)来看,还是有不少市民主张“玉海诗墙”要为停车难让路。

    停车难是发展之难,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如何解决确实是个难题,这不仅是瑞安之困,也是全国之困。但有一点非常值得警惕,解决问题决不能以牺牲文化为代价。这方面的教训实在太惨重了。上世纪80年代,许多城市为了追求现代化,开展大规模造城运动,无数古建筑毁于一旦,为建造摩天高楼让路。不少文物专家痛心疾首,称又一次“火烧圆明园”。在国内外舆论的影响下,这股风曾被刹住了一下,但前些年,房地产形势一片红火,在一些地方,名人故居、历史老街等被夷为平地,一幢幢让房地产商赚得盆满钵满的商品房拔地而起,赚了钱的人笑了,可我们的历史在流泪啊!

    中华民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在积弱积贫的年代,也是惨遭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特殊的年代,对文化的保护我们力有不逮;今天,我们的综合国力已得到极大增强,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也提到空前的高度,我们不该再抱有“文化为发展让路”的陈腐观念,而是要理直气壮张扬文化。在杭州许多社区都建有文化墙,墙上有历代清官,也有名人格言等,这实际上就是在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让健康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滋润每个人的心田。“玉海诗墙”已经成为瑞安的文化地标,融入了瑞安的精神生活,没有理由不加珍惜。瑞安建成历史比较长,但形成文化地标的产物还是可数的。拆了一个,再想重塑一个可就难了,文化的东西破坏了,就不可再生了。

    “玉海诗墙”亮出了瑞安文化,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外地人到瑞安这里是一个认识窗口,行走他乡异地的瑞安人,在忘不了的故乡里一定有一个“玉海诗墙”。社会越发展,人们越注重文化养成。节假日,年轻父母为什么要领着孩子到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提高文化素养从娃娃抓起!“玉海诗墙”应该是许多瑞安孩子长久驻足的地方吧,他们在这里阅读瑞安,寻根瑞安。拆了“玉海诗墙”,等于拆了一座瑞安人的精神家园。

    停车之难,让人苦不堪言。在杭州,有人说,把西湖填了,不就把停车问题解决了。当然这是气话。瑞安让市民支招,决定“玉海诗墙”和停车场命运,这个主意不错,但前提保护“玉海诗墙”动摇不得,要支招的是停车问题。在浙江高速公路建设史上,有一段佳话:在经过一个村庄时,为了保护村里的一棵古树,高速公路改变设计,绕开了这棵古树,这一绕多花了500万元,这在十几年前,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表明他们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只要我们对文化有充分的认识,“玉海诗墙”的问题就不会成为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议事厅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百姓事
   第00008版:百姓事
   第00009版:远望角
   第00010版:随手拍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专 版
   第00014版:专 版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请留住文化之根
孩子的体育锻炼
都去哪儿了
为何败北的总是文化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2 请留住文化之根 2014-2-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