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1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安过年风俗谚语(下)
正月大吃三六九,小吃日日有
有人讲请客,妆紧走

    瑞安过年风俗谚语(下)

    正月大吃三六九,小吃日日有

    有人讲请客,妆紧走

    ■记者 林晓

    上一期的飞云江人文系列文章,本报刊登了《瑞安过年风俗谚语(上)》,文中讲到了瑞安方言的多样性。一方面是充满着海腥味词汇、民俗的海洋文化,一方面是受山水阻隔,藏在深山无人知的山区文化。“十里不同音”是瑞安方言的特征,由于古时交通不便,受山水所隔,形成了瑞安话的多样性。当然,在飞云江一带,“虽不同音但多同语”。

    此外,在莘塍一带,有“初一拜庙门,初二拜丈人,初三拜屋底,初四拜邻舍,初五‘完珍’,初六上坟,初七冇事干,初八燎火盘,初九嬉嬉,初十东岳殿煺大猪”的谚语。我们还讲到了莘塍庙会与面海临江地貌的关系。

    今天,我们继续讲一讲瑞安过年的风俗谚语,在方言里听听原汁原味的“年味”。

    六月日日好尝新,十二月日日好娶亲

    瑞安的谚语有“六月日日好尝新,十二月日日好娶亲”的说法。所谓的“尝新”,就是吃应时的新鲜食品。

    早年的瑞安,每逢早稻初熟,城乡农户都有“尝新”的习俗。我们瑞安人所谓的“尝新”,是品尝新米饭。旧时期,平常人家里常有“断粮”的时候。在经历农历三四月的青黄不接,农家大多已仓无储粮。这时,久盼的早稻终于成熟登场,农家就以“尝新”的仪式来庆贺丰收。

    农历六月初六,又称“尝新节”,“半年节”,是瑞安城乡的隆重节日。农家从田中摘取少许将熟的稻穗,搓成米粒,煮成新米饭,杀鸡宰鸭,举行家宴。同时,将新米送给亲戚朋友,表示友好。

    清代方鼎锐的《温州竹枝词》里说的“早稻初登先祀祖,红莲白粢共尝新”就是这个意思。在尝新宴前,先将饭菜供天地,祭祖先,再将新米饭喂给狗吃,然后按家中长幼次序尝新米饭。

    在飞云江沿岸的仙降、马屿、高楼一带,及东海沿海的莘塍塘下一带,都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米谷稻种是狗从天上偷来的。据传,以前,世上没有水稻,狗漂洋过海跑到天上,在谷种上打了个滚,浑身上下粘满谷粒,回来浮游天河时,身上的谷粒被水冲洗掉了,仅翘着的尾巴上剩下几粒谷子,带回人间后,才有了水稻。

    与“六月日日好尝新,十二月日日好娶亲”差不多的谚语还有“尝新吃个爽,卅日(除夕)吃个饱。”如今,家家户户天天都吃白米饭,“尝新”这种习俗也随之渐去渐远。除“六月好尝新”之外,“十二月日日是好日,日日好娶亲”算得上与过年相关的风俗谚语。这种谚语带给人们的祥和与欢乐,所折射出瑞安淳朴的民风,始终叫人难忘。

    卅日的吃,初一的睏

    瑞安人是美食家,喜欢吃,会吃,能吃,从物产丰富的层次来讲,也有的吃。这从如何过春节的相关谚语中,也就可以看出。

    春节期间,瑞安谚语说“卅日(除夕)的吃,初一的睏。”讲得就是,除夕夜是讲究吃的,正月初一可以“懒”一点,多休息休息。

    旧时,瑞安农历十二月的除夕夜里,先备办祭品祈告天地和祭祀祖先,叫“还冬”。祭时要在涨潮时刻,祭毕全家吃“分岁酒”。第一道菜必定是年糕,二道菜是芋艿烧肉,含年年高,年年有余之意。吃酒时遍室点灯,叫“点岁灯”,并坐守待旦,叫“守岁”。

    此外,长辈给子女以钱,叫分“压岁钱”。入夜关门放爆竹,叫放“关门炮”。现时吃分岁酒后,除家长给小孩分压岁钱外,有的家庭凡参加工作有经济收入的青年人,还给长辈分“敬老钱”,发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这期间,全家聚在一起,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午夜。

    因为卅日(除夕)夜里吃得迟了,所以农历初一难起床,“卅日的吃,初一的睏”,也应该是旧时“吃货”的真实心情吧。

    正月初一开田眼,不乜勤力不乜懒

    旧时的农业社会,很多谚语与田间劳作相关。

    “正月初一开田眼,不乜勤力不乜懒”就是这样一句俚语。“乜”这个字在瑞安话里讲得多用得少,用方言讲,音似“娘”,意为“什么”的意思。

    “开田眼”是指翻掘犁田后剩下四角犁不到的地方。旧时,农家一般在春节前均要犁完所耕田地,田眼也应由人工用锄头翻掘过冬。如果到正月初一去掘已太迟了,应该说是懒惰的。而正月初一是习惯休息日,却去劳动,又可说是“勤力”。“正月初一开田眼,不乜勤力不乜懒”其实意谓应劳作时却拖延,应休息时却去劳作。

    此外,与田间劳作相关的谚语还有“三日重五,五日年,一日清明种子好落田。”旧时逢端午节,主人要给长工放假3天,逢过年时放假5天,清明放假1天,但要在清明前后将种子播到秧田里。

    谚语里所说的“五日年”,又称为“五连年”或“五临年”,这在瑞安方言讲来都是谐音的。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五日年”期间,店铺贸易大部分不开业,停歇。

    正月正月慢,二月新搁闼

    在农历春节期间,瑞安除“五日年”之外,还有“正月正月慢,二月新搁闼”的说法。

    “正月正月慢,二月新搁闼”的意思是,一年忙到头了,在正月里就好好休息吧,平时关切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所谓的“慢”,就是休闲的意思,用现在时髦说法“慢时光”也差不多。

    温州方言学者沈克成先生解释说,搁闼,音似“各达”,是才开始开门营业的意思。这里所说的“二月才开业”实际并非指一个具体日期,是让人在农历正月里“悠着点,多休息一下”的意思。

    “闼”是指门,《说文新附》里注释:“闼,门也。”我们瑞安里常说的:“闼门、店闼、店闼板、店闼门”就是这个字。现在,在市区解放东路及丰湖街一带,仍有旧店铺使用“店闼门”。

    把店闼门卸下来放好,意谓开始营业。沈克成先生认为,“搁闼”是“谷旦”的音变。谷旦指良辰。《诗·陈风·东门之粉》:“谷旦于差,南方之源。”旧时常以“谷旦”为吉日的代称。“二月新谷旦”意谓过了春节后,慢慢再择吉日开业。

    不管这两字该如何书写,一年到头了,趁这个机会多休养生息蓄势,待新的一年里再努力是应该的。

    大吃三六九,小吃日日有

    春节时期,大家的“饭局”都很多,因此有“正月大吃三六九,小吃日日有,有人讲请客,妆紧走”的说法。

    农历十二月初,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如晒酱油肉、鸡、鸭、鳗鱼鲞;备办南北果品,山珍海味;制作糖糕、水晶糕、松糕、箬糕,还有用木雕的印版,把糖糕印成“招财爷”、“鲤鱼跳龙门”、“状元郎”、“蟠桃”;或做成大小元宝,摆在中堂长条桌上,每个房间都摆上元宝,总称“年糕”,象征财源进门,年年高之意。

    因此,正月里的这些“大吃”与“小吃”都在旧年年底都准备好了。

    “妆紧”是赶紧、马上的意思。“妆”这个字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是指女人梳妆打扮的意思居多,而根据沈克成、沈迦著的《温州话词语考释》,用瑞安方言来说“马上”就是“妆紧”。

    “妆紧”常用于催促别人做事快一点,比如“妆紧俫,时间不等人”;“妆紧”也可用于形容一个人做事很干脆利落,比如“这侬(人)妆紧兮妆紧,比别人早。”

    此外,形容一个人动作慢,可以直接用“妆不紧”,比如“你一点都妆不紧,就剩你一个了。”

    所以说,春节期间正是“吃货”的好时期,“正月大吃三六九,小吃日日有,有人讲请客,妆紧走”的俚语也就表达了这意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议事厅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百姓事
   第00008版:百姓事
   第00009版:远望角
   第00010版:随手拍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专 版
   第00014版:专 版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正月大吃三六九,小吃日日有
有人讲请客,妆紧走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11 正月大吃三六九,小吃日日有
有人讲请客,妆紧走
2014-2-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