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主要市场复苏;另一方面,面临出口综合成本上涨压力
1月外贸成绩的喜与忧
■首席记者 严小章 通讯员 林圣锋
我市1月外贸成绩单出炉,全市出口累计30992万美元,同比增长1.59%,出口总量继续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二,出口继续保持一定增幅,实现“开门红”。成绩的背后,有喜也有忧:一方面,汽配等出口增幅大、欧美等主要市场正在复苏,另一方面,面临综合成本上涨形势加剧等压力。
我市1月外贸成绩单已于近日新鲜出炉,全市出口累计30992万美元,同比增长1.59%。
1月份,全市出口总量继续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二,出口继续保持一定增幅,实现“开门红”。成绩背后,有喜有忧:汽摩配、出口增幅超过3成,欧美等主要市场正在复苏;出口企业面临综合成本上涨形势加剧等压力。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1月份恰逢我国春节假期,数据或许不能真实反映我市的外贸形势,需要等到一季度数据出炉后,才可以对今年全市外贸的总体形势有较为明朗的判断。不过,从前期企业反馈情况来看,预计今年我市整体出口形势要好于去年。
喜:汽摩配出口增幅超30%
1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达34641万美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出口累计30992万美元,同比增长1.59%,进口累计3649万美元,同比增长-23.20%。
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汽摩配行业领军企业之一,主要生产汽车电动刮水器总成等产品,产品出口北美,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凭借700多万美元的出口额,稳居1月我市生产企业出口第一把交椅。
1月份,胜华波出口增幅超过70%,达77.46%。高增幅也成为瑞安汽摩配产业的1月出口的缩影。汽摩配是我市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数据显示,1月全市汽摩配件出口额7540.23美元,占总出口24.33%,为全市第一出口产品,出口增速超过三成,同比增长34.59%,增幅居各类出口产品增幅第二位,略低于排名第一的水产品36.92%。
“欧美、国内等市场复苏,有力带动了汽摩配出口形势走强。” 市汽摩配协会秘书长章金木说,近段时间来,我市组织企业参加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等各类展会,促使企业多拿订单、扩大出口额,并进一步打响瑞安汽摩配品牌知名度。
汽车增长了,也带动了汽配产业的兴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今年汽车工业开局良好,1月销售215.64万辆,比历史最高纪录的2013年12月高出2.22万辆,环比增长1.04%,同比增长5.99%,销量创历史新纪录。
鞋是我市1月第二大出口产品,在全市生产企业出口前30名榜单中,8家鞋企榜上有名,其中我市的蜘蛛王集团鞋业有限公司、温州荣进鞋业有限公司、浙江赛纳集团有限公司排名前10强。
此外,各类机械产品出口总量排名第三,并保持17.91%的增长速度。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汽摩配、机械产品保持超过15%增幅,特别是汽摩配增幅超过30%,说明我市出口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持续优化和稳步提升,出口效益正在逐步提升,这就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忧:出口综合成本上升压力增加
2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189,虽然近几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走势有所贬值,不过,专家称大方向仍是升值。
刚过去的2013年,被不少人视为 “人民币升值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上涨幅度达3%,41次创新高。“以人民币如此的升值节奏,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进入‘5时代’是毫无疑问的。”一家出口企业负责人称,这也成为市场对人民币前景最主流的判断。
近年来,人民币走势一直牵动着出口企业的敏感神经。“报价高了,怕客户不接受,失去客源;报价太低,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利润就会减少甚至亏损。”浙江华狮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庆希说,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吞噬”了企业利润,以出口为主的瑞安箱包行业,开始集体对自己的命运进行思考。
“不少瑞安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议价权,人民币升值对其影响较大。”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人民币升值预期,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用地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攀升,出口产品综合成本增加压力增强,中低端制造业向内地梯度转移,支撑出口产业高速增长的优势和关键动力在逐渐弱化。
在出口方面,1月,我市共与139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关系。数据显示,欧洲、亚洲和北美市场是我市出口的主体市场,分别保持16.92%、17.27%、11.14%的增长速度;而我市对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幅大幅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9.98%、19.03%。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对非洲市场、南美市场等新兴市场影响开始显现,对其出口增幅逐渐呈下滑趋势。”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新兴市场份额下滑,传统出口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将进一步提高对传统市场的依存度,从某种方面讲,这不利于企业多元化开拓市场,对传统市场依赖程度过高带来的风险更显突出,增加了风险控制的难度。
据悉,1月外贸数据也显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成为投保出险率高企的地区,给出口这些地方的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