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要在河南
开100家超市和100家药店
——访河南东鑫超市连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礼兴
■记者 林长凯 文/图
他,出身贫寒人家,初中毕业即没钱上学,青年时随兄外出闯荡,结婚后夫妻合力共创业;他的事业以超市为中心,横向发展,创建商业帝国,积累亿万财富;他就是河南东鑫超市连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礼兴。
“河南人口多,消费能力强,创业的话商业投入不大,获得的利润却很大。”朱礼兴笑着说道。
2011年初,朱礼兴开车送女儿去山东济南上大学,途经河南,初步了解后就感觉河南是个投资的好地方。从济南回湖北后,朱礼兴心里一直惦记着河南,此后多次去河南考察,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相关政策、投资环境……半年后,朱礼兴放弃了在湖北的所有产业,来到河南开发房地产、开办超市。
“我到河南准备投资商业地产、步行街、住宅,同时将以周口市为中心,逐步在每个人口超过5万人的乡镇开办3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朱礼兴认真地说,他在河南的产业将以周口为中心,逐步向周边城市发展。
2012年,朱礼兴先后在河南成立了河南东鑫超市连锁集团、河南省周口市宏嘉置业有限公司,此外还开办了5家东鑫大药房。目前还有15家超市在建设中。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朱礼兴满怀豪情:“我们的目标是,2014年开设30家宏嘉物业有限公司,5年内在河南开设100家超市和100家药房。”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966年2月,朱礼兴出生在马屿镇青垟社区河头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家中六兄弟中排行第四。朱礼兴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家庭生活主要靠父亲种田和母亲卖豆腐的微薄收入来维持,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少年时代的朱礼兴经常因家庭贫穷而品尝艰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朱礼兴在孩提时代就懂得什么是坚忍,懂得要为了生活而努力拼搏,也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改变自己的人生状态。
“当时我家里人口多,田地少,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父亲在农忙之余会做一些豆腐让母亲拿到路边去卖。”朱礼兴回忆说,当时他家就在公路边,来往的人比较多,他家豆腐的生意非常好,他也常去帮忙。
初中毕业后,朱礼兴因为没钱交学费而辍学在家帮父亲干农活,给母亲当下手。1981年,在平阳坑一家工具厂当党委书记的表兄谢钦乾看到朱礼兴在家干农活,就推荐他到工具厂上班,当一名临时工。有了工作,就能赚钱了,渴望早点赚到钱的朱礼兴非常高兴,每天工作都非常认真。
朱礼新在工具厂工作期间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事业有成的朱礼兴还依然保持着勤奋的工作作风,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工作中。
随兄闯荡掘第一桶金
改革开放后,很多马屿人开始到外地闯荡谋生,而且人数一年比一年多。1983年初,朱礼兴的大哥朱礼丹跟着同乡人到湖北省宜昌市打工。“当时宜昌市大搞建设,修公路、建公共基础设施,很多老乡在那里搞建设。”朱礼兴说,当时大哥为了让弟妹们过得好一些,怀揣着借来的50元,只身开始了在外打拼的生涯。
那时宜昌盖房子对石棉瓦的需求量很大,销售价格比较高,而老家马屿石棉瓦加工厂很多,石棉瓦的价格较低。“同样的成本,两者相比,中间的差价却很大。”这让颇具商业头脑的朱礼丹感觉到了这当中存着的巨大商机。1984年,朱礼丹带着朱礼兴和4名技术人员来到宜昌,创办了一家石棉瓦加工厂。
“当时石棉瓦的生意非常好,从1984年至1986年,我们已经在宜昌创办了三家加工厂,在山西临汾办了两家,但每家的规模都比较小,到1986年时共赚了2万多元。”朱礼兴说,2万多元在当时是很大的一个数目,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十万元。
从事多种生意积累经验
1986年是朱礼兴和大哥朱礼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兄弟俩掘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这一年,朱礼兴谈了女朋友;还是在这一年,大哥朱礼丹结婚。“我的老婆是瑞安本地人,她和我是同学,当时在宜昌下辖的远安县打工,我经常去她那里玩,我们就好上了。”回忆起当时谈恋爱时的情景,朱礼兴满脸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大哥结婚后,继续留在了宜昌,朱礼兴则带着女朋友北上到山东威海创业。朱礼兴的女朋友是一名美发师,到威海后不久就开了一家发廊,凭借高超的技艺,赢得了很多顾客的认同,店里的生意非常好,暂时还没有工作的朱礼兴就在店里帮忙。
当时马屿人遍布全国各地卖眼镜,在威海也有很多马屿人在卖眼镜。朱礼新看到老乡们开的眼镜店生意都非常好,不禁心动,就跟未婚妻商量决定卖眼镜。一个月后,朱礼兴在当地最繁华的环翠路百货大楼门口租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门店开始卖眼镜。
由于缺乏经验,对市场行情缺乏准确的判断,朱礼新的眼镜生意一直不好,所赚的钱只能维持日常开支。1990年,朱礼新带着未婚妻回到马屿老家结婚。结婚期间遇到大哥,朱礼兴谈了自己这5年在威海的生活、生意情况。这时大哥在宜昌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宜昌百货大楼、宜昌商店等商业区都有自己的门店。
听到弟弟的处境,大哥力邀朱礼兴回宜昌发展,并把自己的一个柜台以低价卖给了他。1991年,朱礼兴和妻子一起在宜昌百货大楼卖羊毛衫。夫妇俩就从瑞安场桥、上海等地批发羊毛衫到宜昌零售。当时羊毛衫非常流行,生意非常好,最好时一天的销售额就近1万元。
到1994年时,夫妻俩卖羊毛衫所赚的钱已经超过100多万元,但好景不长,1996年宜昌百货大楼倒闭,朱礼兴的羊毛衫店就搬到了宜都商城。宜都商城是宜昌的一个小商城,平时客流量不是很多,朱礼兴的羊毛衫生意在1996年至1998年的3年里亏了120多万元。
亏损并没有打倒朱礼兴夫妇,反而激发了他们决战商海的斗志。1999年,朱礼兴夫妇在宜昌国货商贸大厦旁租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门店,专卖新疆天山羊毛衫,并拿下了该品牌华中五省的总代理权,后来在武汉租了仓库,转做羊毛衫批发生意,一年的营销额达2000多万元。
开超市做大产业
2000年前后,超市这种经验模式开始在中国大陆兴起,从1999年就开始开超市的大哥从中赚得盆满钵满,受其影响,朱礼兴在2002年开始放弃羊毛衫生意转行开超市。在大哥、三哥的帮助下,朱礼兴投资500万元在湖北省石首市租了一个近3000平方米的地方当作超市的经营用地,主要销售百货、针织、粮油及其制品、副食品、五金产品、家用电器、日用杂货、建筑材料、儿童玩具等产品。
2003年1月,该超市开业后成为当时石首市规模最大、生意最好的超市,日均销售额超过70多万元。第一次开超市就获得成功,这让朱礼兴尝到了很大的甜头。一年后,朱礼兴和老乡合伙投资800多万元在湖南省华容市开了一家超市。由于超市地理位置不好,加上同行竞争激烈,朱礼兴他们一年就亏了300多万元。“这个失败给了我当头一棒,它提醒我在决定投资新项目之前,一定要做好全面的考虑。”朱礼新笑着说道。
2005年,朱礼兴的第一家超市以300万元的价格被大哥旗下的湖北东方超市连锁有限公司收购,并获得赠送10%的股权。凭着对石首当地政策的熟悉和广泛的人脉资源,2006年,朱礼兴打听到石首市老的政府宾馆要搬迁的消息后,他联合5个朋友成立了房地产公司,买下了政府宾馆所在的37亩土地,用来建设一座四星级的国际大酒店。酒店2009年投入使用以来,朱礼兴每年从中获得的分红就达800多万元。
在此期间,朱礼兴还在当地成功创办了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还成功开发了当地的部分步行街,旗下经营的产业项目得到了进一步壮大。
转战河南开创新事业
朱礼兴名片
河南省东鑫超市连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省周口市宏嘉置业有限公司董事,世界浙商联合发展总会副会长、中国浙商财团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