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麂做灯塔守望志愿者吧》后续
3天时间报名超过40人
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守望灯塔梦”
■见习记者 黄君君
远离尘嚣,远离雾霾,背起行囊,去北麂做灯塔守望志愿者……本报2月26日第5版《去北麂做灯塔守望志愿者吧!》一文见报后,不少市民纷纷致电本报或联系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温州航标处咨询。3天时间,报名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已超过40人,加上之前报名的人员,共有50余人。他们中,有老乡长,有部队官兵,还有“90后”的女生;他们中,有来自温州地区的,也有湖北、丽水、衢州的,只因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守望灯塔梦”。
老乡长想再续北麂之缘
“回过头想想,原来已经离开海岛十几年了。”说这话的是汀田街道纪工委副书记冯西村。1998年,时任北麂副乡长的他,就曾在海岛上度过了三年时光。
“那时,岛上有些村庄的道路还是不通的,停电停水经常性发生,看这几年来的报道,现在情况应该好了许多。”回忆起曾经的岛上生活,冯西村依稀还能闻到海风的味道。调离海岛之后,十几年间,冯西村也只有一次因为陪朋友而短暂回岛。
“在岛上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大型的邮轮驶过,很多都是国际邮轮,可以说北麂山灯塔是海上轮船的指向灯。”他说,从外表看北麂山灯塔是平静的,可灯塔里到底是怎样的情况还是需要亲身去体会。
“现在志愿服务的活动搞得挺多,但大部分流于形式,像这种10来天的比较少见。”对冯西村来说,去北麂山灯塔当志愿者,不仅是再续北麂之缘,更是为北麂奉献一己之力。他希望能够利用年假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尝试这份工作,“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能力,为岛上的人出一份力。”
部队官兵也向往海岛
潘积灿,我市某部队教官,当了15年的兵,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役”,汶川、玉树抗震救灾的队伍里也有他的身影。
看到新闻报道,潘积灿立马打电话进行了咨询。“新闻上说,最少需要10天时间,我刚好三四月份有一个较长的年假,也想去体验一下海岛上的生活。”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需要的地方,这让潘积灿感到很满足。
“我参加过很多次野外训练,去北麂岛上生活个10来天肯定没问题。”潘积灿说,虽然岛上有wifi,但对他诱惑不大,因为常年的部队生活让他并不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有手机依赖症,“我已经备好了绳子,无聊的时候就跳跳绳,坚持体能训练。”
而对于平阳腾蛟巡防中队的黄文仗来说,去岛上当灯塔守望者既满足了参加志愿活动的初衷,又满足了对大海的渴望。“有一项要求是最好具有柴油发电机知识,我之前不懂,就上网去查了很多资料,现在总算有点明白了。”为了能够顺利当上志愿者,黄文仗近日恶补了不少知识。
报名者中“90后”占一成
“王伦啊,你明明是‘90后’的年龄,怎么老端着个‘70后’的心态。”1990年出生的王伦,一直被身边朋友视为“90后”中的“异类”。他认为,社会给予“90后”这个群体太多不好的标签:任性,不负责任,没有担当……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社会的看法。
“平时也会去参加各种志愿活动,但都没有这么长时间的。”2012年,王伦正式接触志愿活动,目前是我市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得知王伦要去报名参加灯塔守望志愿者,他的领导爽快地答应了,领导说,“年轻人多去锻炼锻炼也好。”
“岛上的生活应该会蛮枯燥的吧,不过以前就比较向往海岛村庄的生活,能够在灯塔值守,应该是人生的不同体验,会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王伦说,身边的朋友都在等着他“凯旋”归来之后,再决定是否要上岛参与活动。
1993年的张榕窈,是目前所有的报名者里年龄最小的,且是一名女孩。热爱旅游的她在学校里经常参加义工活动,正值毕业实习,刚好有时间去参加此次灯塔守望志愿者活动。“爸爸妈妈有些担心安全问题,我自己则有点担心住宿的问题。”张榕窈说。
据悉,目前50多位报名者中,已有20余人发回填好的报名表,其中“90后”有5位,3位是女性。
记者从温州航标处了解到,此次灯塔守望志愿者招募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所有报名者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批上岛服务。3月中下旬,温州航标处将对志愿者进行筛选和培训,预计挑选2-3人作为第一批志愿者在四月初登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