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瑞安待业青年的一封信”引热议
“家里蹲”何时是个头?
网友:带着一颗平常心找工作
■记者 郑旦 实习生 林子涵
日前,“致瑞安待业青年的一封信”的帖子在我市某论坛上引起网友热议。楼主“cfl139”指出,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打工求职无经验,马上创业则无资本。于是,一些眼高手低的大学生们成了“家里蹲”。
“你可以选择在游戏中度过,也可以选择在拼搏中奋进。”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待业青年”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家里蹲”“屋里嬉”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坐等“体面工作”,学霸“家里蹲”
大学以前的小周成绩优异,一直是学校里学霸级人物,高考时他不负众望考上了名牌大学。
上大学后的小周觉得自己进了名牌大学的门,就可以不用学得那么累了。于是迷迷糊糊地过了三年,等到大四面临就业压力时,小周选择了考研。
一心想着继续读书逃避就业的小周,却在考研成绩公布后宣告梦想破灭。不得已,小周开始奔波于学校组织的各大招聘会。去年毕业前夕,小周一共投了6份简历,6家单位也都向小周伸出了橄榄枝。但小周却觉得这些单位有点“不够格”,对不起自己名牌大学的身份。小周父母则建议小周去考公务员。小周自己也觉得只有公务员的身份才对得起自己名牌大学的称号,于是果断选择“家里蹲”准备公务员考试。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小周在考试中名落孙山。
之后小周父母又鼓励他报考和他专业对口的计算机教师岗位。可临时抱佛脚的小周再次失败了。
此时,距离小周毕业已经一个多月了。眼看着周围的同学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小周不禁有点自暴自弃,他开始选择打游戏来躲避现实。
一转眼,到了10月,小周想再次通过报考研究生来逃避现实,万万没想到,他又败北了。
就这样不断的复习、考试、失败,再复习、再考试,一直到现在,小周还是“家里蹲”。“其实我也挺想出去工作的。”可小周觉得自己家境还不错,去中小企业实在有点委屈自己,父母又不逼着自己去赚钱,还不如在家呆着,等着合适的工作。
3年换6份工作,回家后“屋里嬉”
菲菲是家里的独生女,性格十分要强。2009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她毅然选择独自去北京奋斗。在菲菲看来,北京是大城市,发展空间比较好。
因为对第一份工作的要求不高,菲菲到达北京后就迅速找到了一份推销车险的工作。可仅仅半年的时间,菲菲就深刻感受到了大城市的压力。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她一直不断的换工作,宝马4S店销售顾问、房产推销员、唐狮销售分店业务经理等。
到2012年8月,在北京3年多的时间里菲菲一共换了6份工作,却依旧没有找到合自己心意的工作。此时的她开始受不了大城市的压力,打算离开。不甘心回瑞安的她最终选择了去杭州。
2012年的9月,菲菲来到杭州,并找到一份在传媒公司做媒介推广的工作。在工作之余,菲菲利用网络做起淘宝买卖。可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菲菲淘宝店的生意并不尽如人意。
在杭州摸爬滚打了1年多,菲菲于去年10月打包回家了。
“折腾了这么多年,实在是太累了,真不知道为了什么。”回到家,菲菲就想着先休息一阵子,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后再做打算。可一直到现在,菲菲还是待业在家。
网友点评:平常心找工作,沉下心干事业
微博网友“白开水”:这让我想起战友儿子的经历。他大学读的是机电专业,可又不想在工厂干活。奔着摄影这个爱好,他找了一份儿童影楼当摄影助理的工作。“啥摄影助理,就是哄小孩!”不到半个月,他就不干了。之后又找了几份工作,可同样都干不长。我问战友,这样任着他儿子到什么时候。战友回答,“30岁以前吧。”“可要是到了30岁他还是这样呢?”战友默然以对。
微信网友“潮汐”:我觉得年轻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一定要带着一颗平常心。我们应该想想,我能去做什么,我能做好什么,而不是一工作就想着我能得到什么。平平常常找工作,安安分分干事业。
论坛网友“wzws1”:且不说所有真正的企业家都是从打工开始,但至少人家一开始都有打工者的心态。连正确心态都没有的人,注定不可能成功。哪怕老爸再厉害,也只会是个败家子。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那些“眼高手低”的年轻人,好好想想吧。
论坛网友“放下”: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初自己独自跑杭州奋斗的日子。一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一个月休息2天,拿的工资交了房租就所剩无几。现在想想,这段经历真的是一笔财富,终身受用。
微博网友“四月十四”:我希望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年青人不要对第一份工作期望太高,要踏踏实实地从普通的岗位做起。有些事情只有经历了才能体会,只有认真去做了,才能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本事。不管做什么工作,对以后的成长都是有帮助的。我觉得,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是能干出不平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