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违添新绿 管网截污水 村容换新貌
水乡飞云拾掇出一片水清岸绿
■记者 金汝 通讯员 郑小虎/文 记者 孙凛/图
日前,在一片机器轰鸣声中,飞云卓岙村、垟西村、社门村3处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的“违建”出租房、简易厂房和红砖窑倒下了,这也吹响了今年飞云街道环境整治的号角。
山青水碧、宁静雅致,生态之笔为飞云绘出独有的江南水乡气质。拆出空间再造新城,整治环境再现“新姿”,全面升级融入主城区的飞云力争打造水清岸美、环境宜人的清洁飞云,描绘新的美丽画卷。
拆除“违建”添新绿
中洲村一处违章厂房是环境综合整治重点之一。该违章厂房位于G15沈海高速公路飞云中洲段桥下,属于历史遗留问题。2013年4月和11月,飞云街道多次组织人员拆除该处违章建筑,清理垃圾7.8吨。经整治后,中洲村环境面貌大有改善。下一步,该街道将加强日常巡逻,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违章建筑不反弹。
该街道将“四边三化”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并将“四边三化”与“三改一拆”、“拔钉清障”行动相结合,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大行动,对G15沈海高速公路、104国道、56省道等重点路段全面开展拆违整治、垃圾清理,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城市形象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充分利用河边空地、“边角”地块,抓好种植绿化、清理垃圾、清理违法建筑、清理违规广告等“一种三清”工作。
据统计,去年该街道拆除各类违章建筑900多宗共计34.6万平方米,拆违面积列全市镇街第一,绿化面积105万平方米。
拆违添绿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身边环境的变化。垃圾死角少了,违章建筑拆了,村民身边冒出了不少绿色“尖尖角”。
前日下午16时许,瑞平塘河上埠段与城南大道交叉口处一座河滨小公园里,几名老人陪着孩子玩耍。该公园面积200多平方米,绿树与灌木丛搭配得错落有致,河岸驳坎修葺一新,还配备了一些健身设施。
“公园的前身是成片的违章棚屋,空地上到处是废旧物品。”附近一住户说,以前这里违章成片,很不美观,现在建起了公园,村民有了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截污纳管“网”污水
飞云濒临飞云江,瑞平塘河贯穿全境,辖区内有大小河流121条,是著名的水乡。但由于生活和工业污水未达标处理,导致部分河流受到污染,水质逐渐变差。
2013年,飞云加大治水力度,建立和完善“三级”河长工作机制,全面整治黑臭河、垃圾河,重点突出温州和我市挂牌的30条垃圾河整治工作,全年共清理河面垃圾2389.9吨。
河道污染,病在水中,根在岸上。要根治“黑臭河”,光靠疏浚还远远不够,需要从源头上禁止污水进入河里。今后,江南污水处理及截污纳管工程将“网”住包括飞云街道在内的江南片区的大部分污水。
记者从江南新区管委会了解到,整个截污纳管工程就像人体血脉:一级管网是“大动脉”,管径最粗,通向江南污水处理厂;二级管网连接一级、三级管网;三级管道是“毛细血管”,延伸到民宅、企业的排污口和污染源。一级、二级、三级管道埋设地点由深到浅,污水就能从排污口顺流到污水处理厂。
飞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象串介绍,一级管网工程政策处理基本完成,力争上半年完成二、三级管网工程政策处理工作。目前,河东区块已完成招投标,进入施工阶段;河西区块、孙桥区块已完成初步设计批复,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云周区块已完成污染源调查,进入方案设计阶段。
“江南污水处理及截污纳管工程建成后,不仅避免了污水直接排到河里,而且经过处理后再排到河里的水,水质都是达标的。”周象串说。
村庄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飞云街道在推进清洁乡村建设中,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村庄,筑起了一道道新农村建设的靓丽风景线。
门前碧波荡漾,村庄绿树环绕,路通渠畅灯明……这是汇头村呈现的一幅美丽画卷。看着一天天漂亮起来的家园,周围的村民无不开心地说,“环境整治让我们村变漂亮了。”
汇头村是打造飞云江南岸新农村建设的样板,飞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致力于打造清洁乡村,像汇头村一样村容村貌“华丽转身”的村庄将会越来越多。
据了解,该街道将“清洁乡村”工作作为改善综合环境面貌、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的主抓手,每月组织村民监督团考评58个村居的洁化情况,实行一月一考评、一月一通报,对年终排名前三名和后三名的“最清洁村居”和“最脏乱村居”予以奖惩。
同时,积极发挥示范村带动引领作用,形成一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样板,调动周边村庄的积极性和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热情,打造环境优美、景色靓丽的风景线。
据悉,去年飞云投入环卫整治资金近2300万元,用于环卫硬件设施改善、市场化保洁和村居卫生自治。目前,西垟、下硐等村正积极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努力融入清洁乡村建设。
打好环境持久战
瑞平塘河贯穿杜山头村。3月2日,记者在杜山头村河段看到,河面几乎看不到垃圾,微风细雨拂过,水面波光粼粼,沿河悬挂的红灯笼为素雅的河岸抹上一道亮彩。
去年,杜山头村老协成立一支卫生保洁队伍,定期打扫,及时清运,公共场所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说起环境整治,该村党支部书记杜有东笑道:“道路干净了,村民的卫生意识自然提高了,现在基本上看不到随处乱放垃圾的现象。”
飞云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彪说,环境整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工作要靠干部去带动,整治要调动群众、村居、企业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长期、有效、深入开展。
为了巩固治理成果,飞云健全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久战,确保环境卫生工作时时有人管、有人抓,推动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迈进。
对于马道村村委会主任黄伟彬来说,环境治理不仅是路面清洁、河水清澈,还意味着交通乱点的改善。
马道老街和大桥路交叉口处附近分布着菜市场、小学、派出所和银行,车流量大。尤其是7时到8时、16时到17时两个时段,交通十分堵,村民怨言颇多。
马道村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从联防队中挑选了4名队员,在上午7时到11时和下午13时30分到16时30分蹲点疏导交通,每天下午学校放学时,村老协也组织成员到校门口维持秩序。
“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理,与以前相比,交通秩序有了好转,车子开得顺畅多了。”黄伟彬说,如果得到交通部门的支持,下一步准备将交通堵点治理扩展到附近几条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