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73岁老教师刘文龙退休后自编作文教材,自掏腰包印刷成册,送给教师和学生。近日,他应邀为鲍田中学学生上一堂特殊的语文课。他说——
为乐趣奔波,不累!
学生们围着刘文龙要签名
刘文龙编写的3本书
刘文龙给学生们上课

    73岁老教师刘文龙退休后自编作文教材,自掏腰包印刷成册,送给教师和学生。近日,他应邀为鲍田中学学生上一堂特殊的语文课。他说——

    为乐趣奔波,不累!

    ■记者 苏盈盈/文 杨微微/图

    讲台上,一位老教师,鬓发略显花白,步履有些缓慢,但说起话来铿锵有力;讲台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欢笑声不断,互动气氛活跃。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依旧不舍得起身,感概道:“这节作文课过得特别快,好想再上一堂。”12日,记者在鲍田中学七年级(10)班和大家一起上了一节特殊的作文课。

    授课的老教师叫刘文龙,今年73岁,13年前从玉海实验中学(原城关一中)退休,是我市第一批中学高级教师,在我市乃至温州地区语文教学界堪称“名人”。当天,他应邀给鲍田中学学生上了一趟特殊的作文课。

    [授课现场]

    充满欢声笑语

    “说起写作文,大家都挺怕吧!其实,它就是纸老虎而已,今天我要教大家把纸老虎打得服服帖帖的。”刘老声情并茂地说着,并用多媒体演示形象画面。

    “哈哈哈……”教室里,学生们一时哄堂大笑。

    刘老开始传授“招数”。第一招是思维,没有成套的理论,而是请学生们讲述了“驴子过河”、“夸父追日”典故和有关“你我他”的笑话,惹得在场的师生笑得合不拢嘴。

    多媒体授课,央视的汉字听写大会,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期末统考作文……课上,七旬老人的“潮流”劲儿让学生们不时发出“哇塞”的赞叹。

    “同学们,埃及你们去过吗?巴黎呢?月球呢?”刘老连续发问,看到大家摇头,他拍着胸膛,拿起书本说,“我都去过!书里都有!”

    “哈哈哈……”一堂课在欢笑声中结束。

    当刘老把自己编写的《语文同步写作例文》分发给学生后,大家蜂拥至讲台,要刘老签名。十分钟过去了,刘老还被“围堵”在教室。

    [人物侧记]

    草根教师的语文“情结”

    73岁的刘文龙老师已退休13年,这些年来,他退而不休,一直在语文教学上追逐梦想,自编教材,自费印刷,将自己多年经验汇集成书,赠送给年轻教师。11日,记者按照约定时间来到他退休的玉海实验中学,向保安说明来意时,对方笑着说:“刘老师在校办,你上去找他吧。”

    一个退休十几年的老教师,保安居然知道他?记者料想刘老早已交代,然而,采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个草根退休教师有一堆令人敬畏的“怪癖”。

    退而不休

    三天两头去学校

    “原来‘慕课’是一种在线课程,又学了一个新名词,不跟潮流就被淘汰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校务办公室里,刘老正和该校文学社团负责人俞振华上网查询“慕课”一词。

    聊起退休生活,刘老侃侃而谈。“虽然退休了,但心还离不开学校。”刘老说,退休后,他经常到学校找学生聊天,和老师交流,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得知哪儿有公开课,他总会去听上一堂。

    “刘老师是我办公室的常客。”俞振华一语道破了记者进校大门时的误解,他说,“一般人退休了就开始享享清福,可刘老不是,时至今日,他一周至少有3天会来我们这里念叨上几句,令我们很感动。”

    据介绍,刘老在职期间,周末几乎没有休息过,给学生补课,撰写教研论文,总有忙不完的活儿。对此,他并不觉得辛苦,笑道:“语文教学是我的唯一爱好,怎么会累?”

    砸钱耗力

    编写教材送师生

    “写作文要从模仿开始,名家也是如此练就,更何况套路不通的孩子,你看我书里就写到了……”刘老一边翻着自编的教程,一边介绍着。

    记者粗略翻看了《聊·初中作文》、《语文同步写作例文》之七年级上、下册这3本书,内容涵盖写作技巧、例文、点评等,共180余页,它们是刘老师一个字一个字编写出来的。

    七八年前,刘老在和学生交流中发现,当下大多数学生每个学期最多只写五六篇作文,且语文校本教材显现重阅读训练轻写作实践的弊端。“要编写一本与教材配套的写作教程。”刘老下了决心。

    经过五六年的收集、撰写,2012年5月,刘文龙自编的《聊·初中作文》出版。当时,他自掏腰包投入1.5万元,印刷了3000多本,免费送给一些中学。去年,2013版新教材在七年级投入使用,他又针对教材编写了2本七年级《语文同步作文例文》上下册,印刷装订后赠送给语文教师。

    如今,这些书籍在全市各个学校使用。然而,刘老还没歇着,一得空就细细审阅,查看纰漏。“你看,‘鲁迅’被录成‘鲁讯’……”

    约法三章

    免费授课免宴请

    刘文龙原是语文教学界的“名人”,再加上编写作文教材一事,他的退休生活更忙碌了。

    俞振华回忆了一件事:2008年8月,刘老摔伤后动了手术。一天,刘老接到一个年轻教师的电话,请教开课方面的问题。当时,他术后尚未完全康复,却一口应允,约定在学校交流。当刘老拄着拐杖出现在校园,大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除了慕名前来请教的教师,刘老还经常应邀到中学授课讲座。说到授课讲座,俞振华又透露了刘老的另一“怪癖”。

    “不收费,不能专程接送,不能酒席接待。”俞振华说,有学校邀请刘老去传经,他要事先约法三章才肯答应。就连去枫岭、金川等偏远山区学校,他也不要校方接送,而是坐公交车前去。

    12日在鲍中授课时验证了俞振华的话。讲座完毕已近12时,校方留刘老用餐。大家一起来到学校食堂,每人去窗口端一个快餐盘,里面盛有青椒牛肉片、一块鱼和卷心菜,再盛一碗饭和一碗萝卜汤,不到10分钟刘老就把午餐解决了。“我来之前就和校长沟通过了,这样多好。”刘老笑着说。

    刘老说,如果身子骨健朗,他还会继续编写作文教程、和年轻教师交流经验。“有人邀请,说明我老头子还有用,为乐趣奔波,不累!”

    [课后声音]

    给刘老师

    点赞

    戴晓龙(学生):原以为73岁的老教师上课会很枯燥,没想到这么有趣,太出乎意料了。

    刘雅诗(学生):刘老师上课手舞足蹈的,原来作文课上可以上得这么生动,一节课过得太快,我好想再上一节。

    李梅(语文教师):听完刘老师的作文课,我觉得很惭愧也很有启发。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和学生进行聊天互动,大大提高了作文课的听课效率。此外,刘老师注重和课本文章结合,而我们平时作文课上常会舍近求远引用课外读本,其实课文就是美文的精选。

    叶益耿(校长):这是一次别有意味的教研活动。刘老师退而不休,好学不倦,热心公益,在语文教学上一直追梦的精神令人感动。这些年来,教材在变,教学条件在变,学生素质在变,但只要我们老师能像刘老师一样,激情和热情不变,做一个教育追梦人,就能在教育上取得突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微播报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远望角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塘河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事
   第00011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2版:今日塘下·塘下通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广告
   第00015版:乐周刊
   第00016版:乐周刊
为乐趣奔波,不累!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塘河事 00010 为乐趣奔波,不累!
2014-3-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