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8版:百姓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瓯窑青瓷,讲述光阴的故事
瑞安市民胡嗣雄和他的瓯窑青瓷藏品
胡嗣雄在研究瓯窑青瓷藏品
三国堆塑谷仓罐,勾画出迎娶、交拜、生育、当官四个场景(从左至右),表现了当时瓯民所追求的人生。
五代瓜棱盖瓶
五代浮雕莲花纹盖瓶
北宋莲花荷叶纹海棠杯
北宋莲花瓣纹粉盒
东晋褐彩桥双系尊

    瓯窑青瓷,讲述光阴的故事

    瑞安市民胡嗣雄和他的瓯窑青瓷藏品

    ■记者 庄颖昶

    速读区

    温州市瓯窑学会副会长、瑞安市博物馆之友联谊会副会长胡嗣雄,现年59岁,以“穷生活,富藏品”的方式,收藏了一百多件瓯窑青瓷。日前,他向市博物馆捐赠了瓯窑青瓷等30多件藏品。他收藏的瓯窑青瓷珍品——堆塑谷仓罐,也被市博物馆临时借用展示。这些精美的瓯窑青瓷,仿佛在向我们讲述古老岁月的悠悠往事。

    在市博物馆,东瓯瓷风版块展示了我市出土的瓯窑青瓷精品,器型多样,品种丰富,釉色透亮,博物馆临时借用胡嗣雄的三国瓯窑青瓷堆塑谷仓罐和西晋瓯窑青瓷兽首足洗,就放在展台最佳位置展出。

    三国堆塑谷仓罐

    再现2000年前瓯民生活

    在市博物馆东瓯瓷风展台前,胡嗣雄指着三国瓯窑青瓷堆塑谷仓罐娓娓道来。

    这件瓷器通高30厘米、腹径22厘米。平唇,扁鼓口,直筒腹,平底。施黄绿色玻璃釉,釉面精细通透。谷仓罐口的四周,分布4只对称敞口10厘米高的小罐,和谷仓罐形成五联罐,分别放稻、黍、稷、麦、菽,五联罐分别用小鸟相连,寓意谷仓满载,五谷丰登。

    谷仓罐最精彩的是肩腹部堆塑着以小罐隔成四组的人物。第一组是迎娶场面:新郎骑着马,头微向上,一副踌躇满志的表情。人物五官刻画细致而准确,马儿的头部堆塑出精致的笼头和缰绳。这说明当年瓯窑民间艺人的烧制青瓷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两个手拿肩负彩礼的迎娶同行人,微笑着随行。还有4个弹琵琶、吹竽和舞者,边走边表演,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上方一对羊儿偎依,更增喜庆气氛。

    第二组是交拜场面:新房前搭起了青布幔,正在举行婚礼,一对新人相互交拜。祝贺的人群中有人在弹着弦乐器,有的抱着小孩凑热闹,有的在默默祝福,有的高兴地倒立起来。更有趣的是青布幔顶上的一只小猴,好像通人意似地捂着嘴偷偷笑,最上方的母猴正给小猴喂从婚礼上偷来的果子。

    据记载,在青布幔里举行婚礼的风俗习惯,一直延续到北朝时期。唐代小说家﹑骈文家段成式(803~863)在《酉阳杂俎》有这样的记载:“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卢,于此交拜。”这说明当时瓯窑民间艺人在青瓷堆塑谷仓罐上对交拜场面的描画非常到位和准确。

    第三组是生育场面:母亲怀中抱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周围的人忙碌地洗刷、拿服装、烧点心,脸带开心的笑意。下方的父亲更是手舞足蹈,高兴得不得了。家中的狗狗,趁主人不注意时,偷了猪蹄,正在相互“争夺”。

    第四组是当官场面:两名士兵引路,官员骑马,身体后倾,一手拿缰绳,一手拿鞭抽打着马儿向前,一副高高在上的表情。旁边一名带剑的士兵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后面四名士兵带着兵器护行。下方堆塑着一名四肢被钉上钉子示众的犯人。这组人物的动作、表情等细节,刻画得十分清楚明了。同样,作为艺术上的对称,上方堆塑了民间常见的猫吃鱼场面,鱼身上的鱼鳞清晰可见。

    谷仓罐上迎娶、交拜、生育、当官四个画面,表现了三国时期瓯民人生所追求的四个重要场景,祈福婚姻美满、传宗接代、健康长寿、高官厚禄。罐上除了28个人物,马、猴、羊、狗、猫、鱼造型外,罐腹还有凤凰图,非常少见。

    这件谷仓罐成了研究瑞安三国时期民俗、社会、家庭、文化、历史、经济、艺术和服饰的重要物证画面。

    市博物馆专家认为,这件三国瓯窑青瓷堆塑谷仓罐,在温州地区瓯窑青瓷堆塑作品中属顶级之作。温州市博物馆、乐清市博物馆等曾要求胡嗣雄出让,作为他们的馆藏,但均被他婉拒。

    提及收藏这件三国瓯窑青瓷堆塑谷仓罐的过程,胡嗣雄充满兴奋。

    2009年夏天,他听到一位收藏爱好者要出让谷仓罐的消息,赶到那里一看,立即被这一精美的瓷器吸引住。当时对方出价10万元,胡嗣雄一下子拿不出,他毫不犹豫地向亲友借钱买进。

    北宋莲花瓣纹粉盒

    花了一年工资收藏

    胡嗣雄众多收藏品中,有一个直径只有12厘米小小的北宋瓯窑青瓷莲花瓣纹粉盒,这是他收藏生涯中的第一件瓯窑青瓷藏品。

    上世纪90年代,还在市印刷机械六厂上班的胡嗣雄,月工资只有几十元。1994年春日的一天,他在桐溪乡下一户农民家中一眼看上了一个精美的青瓷粉盒。在田园里挖到这个宝贝的农民要价1500元,这可是胡嗣雄一年的工资。当时,已有一些邮票、字画收藏基础的胡嗣雄,太心仪这个漂亮的瓯窑青瓷粉盒,数出身上所有的钱,买到了这个粉盒。回家后,他邀上亲朋好友前来欣赏,高兴了好多天。他说,现在这个粉盒的价值在5万元以上。

    这件北宋瓯窑青瓷粉盒有盖,盖上的莲花瓣纹十分精美,釉色淡青中泛着淡黄色,表明是长时间黄泥土沁入的结果。胡嗣雄说,从这件青瓷粉盒可以看出当时瑞安社会风尚和经济基础,这在当时应该是大户人家才用的物品。

    如今,已是收藏瓯窑青瓷专家的他笑着告诉记者,当初收这件粉盒时,对瓯窑青瓷还是一知半解,加上收藏界对瓯窑青瓷未引起重视,相关的书籍很少。但收藏了这个瓯窑青瓷粉盒后,胡嗣雄就思考着,是不是把瑞安古代瓷器定为自己的收藏目标。自此,他迷恋上了瓯窑青瓷收藏,不断寻找和学习瓯窑青瓷资料和知识,挤出工作空隙,跑乡间,广交收藏界朋友,收集老祖宗们留下的瓯窑青瓷宝贝。

    五代浮雕莲花纹盖瓶

    见证盛行的佛教文化

    胡嗣雄说,瓯窑青瓷工艺实用品的产生,和当时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环境习俗息息相关。

    佛教从东汉明帝时传入我国,盛行于南北朝时期,在唐代达到顶峰,伴随而来的佛教艺术对我国工艺美术产生了巨大影响。莲花在佛教的艺术装饰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奉为“佛门圣花”,莲花也为瓯窑青瓷装饰带来了崭新的题材。胡嗣雄收藏的五代瓯窑青瓷浮雕莲花纹盖瓶,就是那一时期难得的瓯窑青瓷代表作。

    五代瓯窑青瓷浮雕莲花纹盖瓶,通高18厘米,口径4.2厘米,底径5.5厘米,子母口,直颈,瓶腹以下渐收到底,肩部浮雕有一周莲纹,主题装饰浮雕崇仰莲瓣纹,分上下五层莲瓣,每层为六莲瓣,以斜刀刻出弧线莲叶和“出筋”的轮廓,盖为圆形,上饰浮雕五覆莲瓣纹,如意钮。

    胡嗣雄说,这件五代瓯窑浮雕莲花纹盖瓶器造型少见,优美典雅,釉质如冰似玉,胎质坚细灰白,形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也充分反映出五代时期佛教信仰已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到了宋代,瓯窑青瓷创造出柔和匀称、明快活泼的新形式,胎体渐趋细薄。2013年,胡嗣雄花了9万元,收藏了一件北宋瓯窑青瓷莲花荷叶纹海棠杯,这是古人喝酒用的器皿,精致玲珑,造型秀美,杯内莲花荷叶纹刻花技艺精湛而流畅。

    五代瓜棱盖瓶

    捡漏获得升值最快

    收藏,除了独具慧眼,偶尔也会碰到“捡漏”的好事。

    2008年的冬天,一位卖家拿来一件五代瓯窑青瓷瓜棱盖瓶。这件青瓷瓶高16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6厘米,肩腹部置六条竖向凸棱,寓意莲花盛开之形,并配简化并蒂形精巧小盖。

    胡嗣雄一看就喜欢上了。那位卖家之前曾联系过多位收藏者,但大家拿不准价格,没要。这回,卖家出价5万元。已是收藏瓯窑青瓷专家的胡嗣雄心想,这价位不错。他淡定地还价到4.8万元,买下。

    不到一周,收藏的同行出价6万元欲购买这件青瓷,而当年春节一过,这件青瓷就上升至20万元。“现在给我百万元,都不会卖掉。”胡嗣雄说,“因为这是瑞安人的宝贝,也是我家的镇家之宝,会一直保留着,传给下代。”

    胡嗣雄说,这件五代瓯窑青瓷瓜棱盖瓶,釉色呈淡淡的青色,造型与釉色结合完美,虽历经千年更迭,但依旧令人迷恋惊叹,不愧为瓯窑青瓷中的代表之作。

    “那你有打眼(古玩中常用词语,意思是因为占小便宜而被别人骗买了假货)吗?”记者问。

    “有,收藏人哪有不打眼的,打眼是收藏者的必修课。”胡嗣雄说,收藏时要心平气和,不要激动和贪心,一激动和贪心就会打眼。10年前就因为一激动,他花2万元买进了一个假货,现在还搁在楼上,权当是买个“教训”吧。

    东晋褐彩桥双系尊

    入选“中国瓯窑画册”

    在胡嗣雄家中,他特意向记者展示了东晋瓯窑青瓷褐彩桥双系尊。尊高16.6厘米,口径15.6厘米,高敞口,粗颈,扁圆腹,颈外侧对称竖贴桥形系,口沿、颈部、近肩各饰褐色点彩一周,口、颈、肩、腹部线饰弦纹。

    胡嗣雄说,这件青瓷胎质细致坚硬,通体施青釉,造型朴实简洁,优美端庄,具有明显的东晋瓯窑青瓷的风格,为晋瓯窑青瓷出土器中之精品。当时买进价格是2万元,现估计在80万元以上。

    2010年12月15日,东晋瓯窑青瓷褐彩桥双系尊参加温州博物馆瓯窑青瓷精品展后,又参加了浙江省博物馆瓯窑青瓷精品展,并入选《中国瓯窑大型画册》。

    [延伸阅读]  瓯窑青瓷

    晋代温州瑞安一带瓯窑所产的青瓷,被称为缥瓷。缥,原是晋代一种淡青色的丝帛,因瓯窑青瓷的颜色很像这种缥,故借缥以名瓷,称为缥瓷。

    缥瓷胎体细腻,呈色较白,白中略泛灰色;釉色淡青,透明度较高,素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之誉。曾有诗人称赞瓯窑的缥瓷“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

    《景德镇陶录》记载:“瓯,越也。昔属闽地,今为浙江温州府,自晋已陶,当时著尚。”《中国古代工业史》“东瓯缥瓷的制造”一节中认为:“缥瓷的釉色,纯为青釉系统,开辟了南方青瓷的基础,与北方的白瓷互相辉映,成为我国陶瓷史上的两个主流。但在宋元之交,瓯窑渐渐走下坡路,逐渐在历史中销声匿迹。”

    据了解,我市曾多次出土瓯窑青瓷尖嘴壶、坛、瓮、盘、谷仓罐、牛形锦制灯盏等。我市现保留多处瓯窑青瓷窑址,如位于陶山镇的上瓷窑青瓷窑址、大团山青瓷窑址、马屿镇外三甲青瓷窑址等,产品以碗、碟、盆、罐、壶和瓶等民间日用瓷为主,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融合,堆塑谷仓罐正是独特的代表性器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在现场
   第00008版:百姓事
   第00010版:认知墙
   第00011版:新居民
   第00012版:远望角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专 版
   第00015版:广告
   第00016版:广 告
瓯窑青瓷,讲述光阴的故事
瑞安日报 百姓事 00008 瓯窑青瓷,讲述光阴的故事
2014-3-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