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果树、租自行车、办农家乐
绿道游火了乡村经济
■记者 黄丽云
高楼绿道建成后,沿线的村庄掀起了“绿道经济”:批量自行车待租、土特产热卖、农田里种满了番茄、瓯柑、豌豆、芥菜,吸引了大量亲子采摘。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感受因绿道掀起的火热乡村经济。
绿道旁就有果蔬园
一大早,高楼镇塘坳村村民吴乃儿就在自家屋前的大棚里忙碌开来,查看西红柿等作物的长势。吴乃儿告诉记者,这是为日益红火的亲子采摘做准备。
往年,吴乃儿仅种植少量的农家菜,供自家食用。绿道建成后,她承包了10多亩地,投资20多万元,搭大棚种番茄。
“绿道绕田园而过,周末有不少市民来游玩体验,很多人询问可否亲子采摘,我估计这块需求挺大。”吴乃儿说,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采摘,他种植番茄均采用有机肥料种植,并培育了多个品种。
眼下,田间零售的方式,已让她尝到甜头:“番茄市场售价每公斤3元左右,但田头采摘每公斤可达8元,利润可观多了。”
记者在番茄大棚旁的农田里还看到,葡萄藤已爬上架子,瓯柑苗迎风摇曳,看来,认识到采摘经济效益的人不少。
塔石村是高楼绿道的“起始站”,村里刚刚整理出390亩土地,前日召开招投标说明会,实现土地规模流转。村支书凌传栋说,土地流转将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村里已有62人交付定金,预备批量承包农田。
农家乐周末爆满
沿线多村的农家乐,已逐步开展经营,塔石村的“农家大院”每到周末就忙不过来,菜单堆起高高的一叠。负责人谢作鹏说,周末或节假日时,最忙的一天,收入可达上万元。
谢作鹏原本在外地从事餐饮业,自打知道老家建设绿道,他马上意识到其中的商机:“村里有祖屋,门面的租金就省下一大笔钱,在自己村经营,招工容易,做事便利。” 今年年初,由祖屋改造的“农家大院”隆重开业了。
记者发现,不少农家乐还为游客“定制”吃食,坳口村村民王女士说:“游客们可以电话点菜,只要我们能弄到材料,就都能做。”
坳口村村支书王学开说起村庄发展时嘴角向上:“不能光吃绿道的‘老本’,我们打算将村里的几处老屋改建成农具展览馆和青年旅舍等,让游客在休闲旅游度假中,体验浓厚的特色乡土文化。”
火热的自行车租赁
只要来到绿道,大家就会发现,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做起了自行车租赁生意,各式各样的自行车农家“道坦”里放,一片火红的租赁场面。
“建了绿道,自行车出租生意一下就火了。”高楼镇塔石村村民高先生说。去年11月,他和几名邻居投资10多万元,买了40多辆自行车搞起租赁生意,他乐呵呵笑:“生意好时,一天能赚上千元。”
在离绿道仅几十米远的塔石村京屿公路,沿路一百多米分布着10来个自行车租赁点,每个点少则20辆、多则50辆。每逢私家车经过,村民们就上前招呼游客。高先生说,这批自行车是去年10月起陆续购置的,全村一个月间冒出了上千辆。单车价格最便宜的几百元,最贵的四人座达到5000多元。
除自行车出租,沿路村民还摆摊卖起番薯干、笋干等土特产。“这些农村土特产原本不值钱,现在可畅销了!”一村民说。
打造四季花海
对于绿道,高楼镇政府早有了整体规划,欲通过农田流转,打造四季花海项目。
“依托绿道旅游,推出特色温室玻璃房,打造四季花海。”高楼镇宣传委员张士数为记者介绍,高楼镇已着手开发高新农业观光,届时,绿道沿线每个季节都有一种或几种主打的花果,通过发挥连片种植效应,提升景观,增强绿道景点的吸引能力,实现农民增收。
以塔石村为例,该村600多亩农田将实现规模种植,以油菜花和向日葵为主打花卉,四季轮种,同时还种植草莓、瓯柑等果蔬。届时,游客不仅可以随时在绿道上骑行赏花,还可进入菜地和果园采摘选购各种瓜果、蔬菜。
“高楼镇政府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投入约3500万元,帮助绿道沿线各村改善基础设施,整理农田,改造农村水利设施、路面和墙体立面等。”张士数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