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建的临时建筑成了“长住房”
早就说拆了,可至今未拆
市规划建设监察大队:已要求施工方限期拆除
■记者 郑旦
“毓蒙路2050号人才村小区西侧的河边有一排临时建筑,存在很长时间了,至今尚未拆除。”近日,《瑞网议事厅》问题编号11180反映,这排临时建筑电线密布,周围堆满了垃圾和废料,既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环境卫生,与对面干净整洁的人才村小区形成鲜明对比。
临时建筑周边乱糟糟
3月19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排临时建筑,位于人才村小区西侧河边的一块空地上,离该小区北侧门仅隔一条5米余宽的小路。该临时建筑为砖木结构的单层小屋,共分为9间简易房。当时,3户住户正开着房门,其中一户正在接电线。建筑外横七竖八地拉着电线,往里一看,屋内几乎是漆黑一片,即使点了灯也是昏昏暗暗的。
这一排临时建筑四周十分杂乱。不但有生锈了的水泥搅拌车,有厚重的水泥板,有碗口粗的树干,还堆满了各种易拉罐、塑料瓶、废菜叶等生活垃圾。同时,在这片临河的空地上还种有蔬菜,养了五六只鸡。据附近居民介绍,这些鸡都是临建的住户们养的。
“住户”走一批又来一批
“这些人居住条件简陋,很让人同情,但他们确实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附近居民王大妈说,看到这些人住在临时建筑中,条件很艰苦,附近不少住户出于好心,把有些可以卖钱的垃圾都主动送给他们。可这排临时建筑确实存在脏乱差现象,在夏天时还散发出浓郁的臭味,已影响到周边的环境和附近住户的正常生活。
“我3年前来这里当保安,河边就有这一排简易房了。”人才村小区一位保安告诉记者,这排临时建筑里住过好几批人,以前基本上都是建筑工人。可能是为了方便,这些人还陆陆续续搬来水泥板、废木材放置在此处,使得原本还算空旷的空地变成现在的“垃圾堆”。近期,这批工人们才陆续搬走,但又住进了一批环卫工人,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处理易拉罐发出的声音,影响了小区居民休息。小区物业也经常接到住户的投诉,但他们也无可奈何。
据附近居民介绍,近几年,不少居民向有关部门投诉,要求拆除该排临时建筑,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拆除时间一延再延
记者在瑞网议事厅官网上查找,发现去年4月16日就有网友投诉这一片临时建筑(问题编号7073),瑞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次日回复称,当时上埠村对祥丰酒店前的河道进行驳坎,该建筑作为临时工棚使用,该工程大约在2013年8月份完工,届时将会被拆除。
那么,去年8月份就要被拆除的临时建筑,过了半年多为何依旧“屹立不倒”呢?
记者电话采访了瑞安经济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副总经理李振兴。据介绍,该排临时建筑建于2009年7月份,为施工单位建设毓蒙路一号桥时所建,作为工人临时居所。2010年12月份,一号桥进行验收时,该建筑本应被拆除的,但施工方向市住建局申请保留该临时工棚,另作他用。于是,桥梁通过验收时该建筑并没拆。
随后,记者向市住建局规划建设监察大队副队长陈剑宇核实,他表示确有此事。据了解,毓蒙路一号桥完工后,正逢瑞光大道两座危桥重建,因此这处临时建筑得以保留使用。后来,东山街道上埠村对祥丰酒店前的河道进行驳坎工程,向他们申请后继续保留使用,承诺工程完工后拆除。但去年8月份工程完工后,原本应按规定及时拆除这排临时建筑,依旧未拆除,并将此处擅自挪为该村环卫工人暂时的住所。
陈剑宇说,近日,该大队已接到多起对该临时建筑的投诉,认为该临时建筑作为环卫工人住所并不妥当。3月20日,他们已通知原河道驳坎工程施工方于10日内拆除该建筑,逾期不拆除的,将强制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