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赶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
(上接第7版)
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野猫钻不进”。
作风“篱笆”,该如何扎严扎紧呢?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2013年7月,习近平在与河北省委领导班子成员座谈时说:“邓小平同志说过:‘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那么在党内,谁有资格犯大错误?我看还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一旦犯错误,造成的危害大,对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大。”
这道“篱笆”,首先从中央政治局“扎”起。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中央政治局认真贯彻落实,在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为全党加强作风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习近平身体力行:先后十几次国内考察,不封路、不清场、不扰民。
习近平对河北省委常委们说,作风面前人人平等,你们要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马克思主义手电筒既照别人更照自己。
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有人谈到越野车配备问题。
习近平插话:“我看常委们不要配越野车,书记、省长也不要配。真要下乡,就临时调用。”他还说,中央下一步要就此作出规定。
很快,河北省委常委们的越野车全部上交。
清理超标办公用房,从书记、省长开始。
清理“吃空饷”,纪委监察厅先清出4个人。
……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半年多来,干部队伍风气为之一新。
各地区各部门纷纷大幅精简会议、文件、考核评比;行政审批普遍提速三成以上;“三公”经费普遍压缩,节庆论坛展会、公费出国团组更是减少了半数以上……
老百姓拍手说,这回可是来真的了!
扎作风“篱笆”,须防微杜渐——
2013年9月3日,“严禁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中央一声令下,商场里高档月饼出现从未有过的滞销。
以中央名义管公款月饼,细微之举,显见态度之真、决心之大!
20天后,习近平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说,那就是抓月饼里面隐藏的腐败嘛。虽然看起来好像事情不大,但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一定要防微杜渐、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就这么抓下去,总会见效的,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
抓滥用公款、抓借机敛财、抓冒吃空饷……2013年,河北在全省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1723件,处分2445人。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24521起,处理3042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692人。
习近平说:“办好一件事后再办第二件事,让大家感到我们是能办成事的,而且是认真办事的。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全党。”
扎作风“篱笆”,要扎严制度的笼子——
在作风问题上,并非没有“篱笆”,但“四风”乃至腐败行为却屡禁不止,为什么?
习近平打了个生动的比方:“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空隙太大,猫可以来去自如。”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建章立制,扎紧约束权力的“笼子”。
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民主决策和工作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等方面,一批党内法规得以建立健全。“红线”划出来了,“高压线”架起来了。
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
西柏坡,记者与当地群众座谈。
在景区开餐馆的陈素梅说:“公款买单、点大菜的人少了,自掏腰包、点家常菜的散客多了。”
“去工商局办事,窗口单位工作人员态度和气了、耐心了。”这是梁家沟村生意人陈习飞的感受。
西柏坡村村民闫志强说:“以前都是我们去找干部,现在干部主动来找我们了。”
……
关于作风考题,65年前,革命先辈曾留下那个时代的答案。
七届二中全会针对党员干部作风的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在西柏坡这块展板前驻足良久,一一对照:
“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是的,在作风问题上,党始终努力保持清醒。
从七届二中全会六条规定到中央八项规定,始终绷紧的是作风这根弦,始终保持的是赶考的心态。
习近平告诫全党: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如果解决不好,也有可能出现“霸王别姬”这样的时刻。
这一告诫,出自对执政党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一告诫,值得每个共产党人自律和警醒。
考题之三:发展轨道正不正?政绩观正确不正确?
要坚决把中央关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不要顾虑重重、瞻前顾后,更不要为生产总值增长率、全国排位等纠结。要坚持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
——习近平
隆冬季节,太行东麓。
“五、四、三、二、一,爆破!”
“轰隆隆……”阵阵巨响,一座座巨人般的水泥高塔轰然倒地。
2013年12月17日,河北一天内集中爆破拆除18家水泥企业。到2017年,河北将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3000万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大幅度砍掉产能。
河北发展终于突破重围,开始历史性转轨。
发展轨道正不正?政绩观正确不正确?
这是一道关键的考题,又是一道复杂的考题。
“以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你们已经排在全国第六位,假如过两天到第五位了,就能一俊遮百丑了吗?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河北占了7个。再不下决心调整结构,就无法向历史和人民交代。”
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一针见血。
正是为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名,河北省一再增加钢铁、煤炭、水泥产能。甚至有人戏言,钢产量“中国第一、河北第二、世界第三”。
产能在不断增长,利润在不断缩水,污染在不断加重。
河北省领导干部不是没有调整的想法和行动,他们在纠结,在犹豫……
习近平说,河北结构失调,污染严重,群众意见大,要过结构调整的坎,爬转型升级的坡。你们国内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
国内生产总值“紧箍咒”就这样解除了!河北解了套,全国也在松绑。
这是一次发展思路的大转变,更是一次政绩观的再升华。
“总书记的话,管根本、管长远。”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说,“绿色发展,比追求国内生产总值要难得多,对领导干部素质要求高得多。”
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成功转型——
被誉为“水泥之乡”的鹿泉,当年韩信“背水一战”的古战场,如今回响着转型发展的集结号。高峰期水泥产能5000万吨,如今要压掉五分之四;而电子信息产业、物流业、休闲服务业正在崛起。
由此,2013年鹿泉工业用电量下降了1.3亿度,财政收入却增加了3.6亿元。
是不是有虚报?有人怀疑。
省里、市里派人来查,结果查出一个转型的好典型。
尽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不再靠前,鹿泉却被评为“2013年河北省经济发展先进市”,成为石家庄市23个市县区唯一一朵“红花”。
“红花”盛开,是昙花一现,还是四季常鲜?轨道扭正,是坚持不懈,还是半途而废?
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一张蓝图抓到底。
2013年12月9日,习近平在中南海听取汇报时,对河北教育实践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他同时说:“调整结构、治理污染,你们是立了军令状的。军中无戏言,到时候就要看结果。”
就任总书记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外唱衰中国论调,习近平不为所动。他说,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我们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宁可主动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从根本上解决长远发展问题。
一切都源于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
数九寒冬,阜平县骆驼湾村。
我们走进一年前习近平曾经来过的唐家小院。
屋里没有生火,有点清冷,但炕头收拾得干干净净。
一年前的情景又浮现在唐荣斌老人眼前:“那天,总书记就坐在这里,跟俺拉家常。他叮嘱俺把小孙子的教育搞好,说希望在下一代。”
唐荣斌一直记着总书记那句话:“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阜平县委书记郝国赤告诉我们:“总书记来了一年,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大半年,咱这里变化不小,变化最大的是人,人的精神状态。”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在这个灰暗、冰冷、破旧的房子里,几乎什么都没有,可我们感到一种希望之火在燃烧。
唐荣斌心脏不好,需做搭桥手术。看出我们的关切,老汉挥挥手:“总书记来了,心里亮堂了,生活就有盼头了!”
接着,他就掰着指头摆他的希望:“与乡亲合伙贷款在山沟里养牛,母牛可以生牛犊,一头小牛犊能卖一万五千块钱……”
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怎样加倍努力,才能让这希望之火越烧越旺?
这是最重要的考题,是共产党人必须答好的考题!
考题之四: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
——习近平
夜阑人静。
走出塔元庄,回首远望,农家新居的灯光如点点繁星。
这一天是农历大寒,刚才采访时,村庄似乎还沉浸在半年前那个夏日的热烈之中。
习近平到河北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期间重访塔元庄。他的一举一行、一言一笑,村民回忆起来,仍是那么清晰,仿佛就在昨天。
这次重访,乡亲们并不意外。
“他上一次来咱这儿是2008年,那时就说下了:‘过个三五年,等你们新楼盖好以后,我一定再来。’你看,这不就来了嘛?”村支书尹小平说。
“总书记来了!”
“总书记好!”
2013年7月11日上午,习近平出现在塔元庄街头,村民纷纷围了上来,大声招呼着。
“老书记好!”一声特别的问候从人群中传来,习近平转过身,微笑着把手伸向这位村民。
喊“老书记”的是67岁的章同兵,30年前就见过当县委书记的习近平,还记得当时的招待饭是大饼、油条、豆腐脑。
我们问,如果现在让你来招待总书记,用什么饭菜?
章同兵脱口而出:“当然还是家常饭。”
这使我们想起正定一些老干部的回忆,当年,县委书记习近平每天和大伙儿一起蹲在大树下吃饭,左手三根指头托着碗,无名指和小拇指夹着饼,右手拿筷子。秋高风急,尘叶飞扬。偶有树叶落到饭碗里,他吹掉叶子,接着吃;尘土落到饭碗里,他剔掉尘土,接着吃。
所有这些,正如尹小平所感受的那样,固然时光穿梭、岁月流淌,总书记那种源自泥土的人民情怀和百姓本色依然如故。 (下转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