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健康人小心结核杆菌“袭击”
结核病可谓“历史悠久”,在埃及出土的木乃伊上就发现过结核病的影子。一个古老的疾病,如今也具备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何至今还未消灭反而会有这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呢?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主要目的就是动员公众支持加强在全球范围的结核病控制工作,使人类第二大杀手——结核病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
易传播——90%以上呼吸道传染
健康人也会受到肺结核病“袭击”?肺结核的传染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菌飞沫(医学上称微滴核)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
据介绍,当我们大声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就会释放出很多飞沫,随意咳嗽一声就能释放出3500个飞沫,要是用力打个喷嚏,更能释放出上万个飞沫。如果肺结核病人释放的飞沫带有结核菌,即使飞沫的水分被蒸发掉,它仍然能在空中停留五六个小时。如果肺结核病人把痰吐在地上,痰液干燥后,结核杆菌会与尘埃混在一起飞扬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飞沫,就可能被传染结核病。
此外,结核病人用的餐具、吃剩的食物上都可能污染结核杆菌;患有肺结核病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她体内的肺结核杆菌可以通过脐带血液进入胎儿体内,从而患上先天性肺结核病。此外,肺结核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不仅取决于细菌的量和毒力,更主要取决于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在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情况下,入侵的结核菌不被机体防御系统消灭而不断繁殖,引起结核病。
能治愈——一般达九成以上
结核病能治愈吗?对结核病不了解的人难免有这样的疑问。
关于结核病的治愈率,有不同的指标,有全国结核病防控层面的治愈率,有各地归口医院的治愈率,一般医院的结核病治愈率达到九成以上。
据了解,患上结核病后,一般会有一些症状,全身症状如发烧、盗汗、消瘦、乏力等,以及局部症状如咳嗽、咳血、咳痰、胸痛、胸闷等,这些症状可以表现为某一项,也可能同时出现多项。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很多人还很容易把这些症状误认为是感冒。但是,如果这些症状超过15天,那么是感冒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就需要去医院做个全身检查了。另外,需要提醒患者的是,由于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它的治疗时间较长,就以肺结核来说,如果是初次治疗,一般需要6个月才能治愈。
如果是肺外结核或者耐药性的结核病,那么治疗时间可能达到两年半。
所以结核病患者在治疗时,一定要有耐心,尤其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迷信一些偏方的效果,也不要不经专业检查,只依赖国家方法治疗结核的药品,进而耽误治疗时机。
另悉,现在防治结核病的特效药有异烟肼等数种,由国家统一免费发放给结核病人。但是,这些药物不是一发了事,由于这些药比较“难吃”,吃后身体会有些不适反应,如胃不舒服等,而有些结核病患者领过药就扔了。
结核病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一旦感染发病,若不及时、不规范、不彻底治疗,最终导致复发、恶化、产生耐药,形成难治性肺结核,形成慢性传染源,危害家庭、社会,最终因反复发作引发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难对付——肺结核在变异
据卫生部公布2010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疫情概况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甲型H1N1流感。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感染了结核菌,每一秒钟就新产生一位新的感染者;每年新发生850万病例,每年有200万人死于结核病。
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曾提出,争取在2015年将全球结核病患者减少50%。但目前,全球结核病防治工作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而进展缓慢,其中包括耐药结核病患者正在增多、结核病与艾滋病相互作用、防治资金不足等。
据专家分析,过去普通的肺结核变成难以治愈的耐药性肺结核,主要是因为结核杆菌的变异。
试验显示,在实际治疗中病人很容易对单一的抗生素药物产生抗药性。如果病人只服用这种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就会导致在不久之后,能抵抗此种药物的病菌将占据优势,从而使治疗以失败告终。虽然这种抗药性可以使用鸡尾酒疗法,即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的方法解决,然而耐受多种抗生素的结核菌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结核病菌一旦耐药,目前世界上各种先进药物都无能为力,而无法治愈就可能传染别人。
中国40%的结核病人的病有耐药性,其中10%对多种药品有耐药性。中国的多耐药性结核病人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属于多发区,并且这几年程度越来越严重。而造成结核病多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规范用药。更严重的是一些医生不懂结核病,随便开药,药量控制也有问题。
以前很少发现肺结核病人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近几年其结核病患者也在增加。这是因为流动人口增多,他们没有医疗保险,没钱看病,也不懂结核病。这个问题正在严重起来。
除了忽视肺结核疫情的心态和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专家们都一致认为,肺结核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艾滋病的流行。
事实上,近年来肺结核与艾滋病交互作用的趋势十分明显,WHO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大约每3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就有1个人同时得了肺结核。
在意大利、卢旺达、西班牙和美国开展的研究发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结核菌携带者,发展为肺结核的可能性比未感染艾滋病病毒者高30到50倍。
[名词解释]
结核病
肺结核俗称“肺痨”。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为结核病元凶。结核病病菌和人类祖先一起演化了几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现在发现最早的有患结核病痕迹的人类遗骸已经有9000年的历史。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生结核病,当感染的结核菌量多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结核杆菌
大小:长约1~10微米,宽约0.2~0.6微米,大约每20小时分裂一次;生长期:约4~8周;生存条件:氧气、37℃的环境、最宜酸碱度PH6.4~7.0。
怕:阳光(紫外线照射迅速死亡)热、火(100℃,5分钟);爱:潮湿、阴暗处。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1882年3月24日是世界著名的德国科学家科赫氏在柏林宣读发现结核菌的日子;在1982年纪念科赫氏发现结核菌100周年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IUATLD)共同倡议将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014年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为: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
(记者 孙伟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