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在现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自北麂山灯塔的守望记录⑤
两名志愿者昨结束10余天守望之旅
难舍灯塔,他们栽下一棵相思树
志愿者和灯塔工合影留念
北麂风貌

    来自北麂山灯塔的守望记录⑤

    两名志愿者昨结束10余天守望之旅

    难舍灯塔,他们栽下一棵相思树

    ■见习记者 黄君君/文  记者 孙凛/图

    “嘟——嘟——”昨日下午,随着几声船鸣,从北麂岛驶来的轮船慢慢靠近了南门码头。志愿者冯西村和林健从船舱里面走了出来,他们笑着朝岸上兴奋地挥了挥手。

    “老冯、林健,辛苦你们了!”他俩一下轮船,瑞安航标站的站长刘可正就迎了上去。“一切都挺好,挺好。”从刘可正手上接过红色的北麂山灯塔服务证书,冯西村和林健显得格外激动。

    十余天时间一晃而过,两名志愿者昨天结束灯塔守望之旅,“舍不得”是他们提到最多的词。舍不得那北麂山上高高矗立的红房子,舍不得那朴实勤劳的灯塔工,舍不得那烂漫盛开的山茶花,舍不得那灯塔夜晚的白光……他们的心中已铭刻下这一场难以忘怀的邂逅。

    重游故地,叹沧海桑田

    离岛前两天,冯西村趁着买菜的空闲,带着林健重游故地。

    在海利村,冯西村遇到了好些熟识的朋友。“冯乡长,你退休了吗?听人讲你到灯塔上班啦?”一个渔业公司经理的老婆远远就认出了他。“冯乡长,知道你来灯塔做志愿者了,打算去看看你,没想到就碰到了。”北麂医院的院长也迎了上来。“大家几乎没什么变化。”遇到故友,冯西村特别高兴,“海岛上的人都很‘生嫩’,十几年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

    “海利村可以说是北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年盛极一时。”冯西村说,这里曾经是北麂乡政府驻扎地,现如今乡政府牌子早已换成了东山街道北麂社区。走进社区办公楼,冯西村就兴冲冲地向曾经的办公室走去。“变了啊,不仅是粉刷一新,也有了许多新设备。以前,空调简直就是奢侈品。”冯西村有些感慨,而社区里的工作人员全是生面孔,都不认识了。

    一路走来,两名志愿者欣喜地发现,岛上的一级渔港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目前,环岛道路已初具规模,路基基本形成,工程运输车在来来往往。不远处的防波堤,好像巨人张开的双手,正在收拢怀抱。“老冯啊,听说你近来骑自行车很厉害,如果你下半年再来岛,可以带自行车在岛上骑了。”壳菜岙村书记曾焕兵的邀请让冯西村非常兴奋,“那多好啊,以后就可以边骑车,边观光了。”

    栽一棵相思树,留下一处怀念

    “明天就要离开灯塔了!”离岛前一天,林健在朋友圈中写道:有时会突然想起来离去的亲人,不知这与快要结束守望灯塔的日子有没有关系。

    来时带着向往与期许,回时留下一处相思与怀念。吃完早饭,林健说,“老冯我舍不得离开了,咱们种一棵相思树吧!”冯西村说,“我也是,一起种吧!”

    亲自挖坑、栽种、培土、浇水,两人在灯塔大门的右侧小心翼翼地种下一棵1米多高的相思树。“离岛的日期越近,越依依不舍。”冯西村说,“种下一棵相思树,留下我们的足迹,也希望能给接棒的灯塔志愿者树立一个榜样。”

    一顿欢送酒,难舍10天情

    昨天,离岛休息的灯塔工老黄回来了,另一名灯塔工杜忠良的老婆杨圣华也赶了过来。他们全部聚集到了红房子里,给冯西村、林健践行。

    “时间过得真快,舍不得离开啊!”林健吐露难舍心情。

    “你们带给我们很大的快乐,感谢你们的到来!” 灯塔工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他们还问下一批志愿者什么时候可以上灯塔,“希望他们跟你们一样就好了!”

    这一个夜晚,冯西村和林健都醉了。10天里,他们已然与灯塔工建立了深深的情感,这感情说不清道不明,却丝丝入心。

    随着林健和冯西村的离开,第二批志愿者两位80后将于4月17日上岛值守。其中,一名是我市某部队教官潘积灿;一名是宁波的一个船员,搞轮机,比较懂柴油机。

    温州航标处的赵先生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总共收到报名表近400份,“我们会慢慢筛选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上岛,同时报名仍在继续。”

    林健眼中的冯西村:健谈,好酒亦好文

    老冯是个健谈的人,与他一坐下来就有聊不完的话题。他是瑞安一名街道干部。10多年前,他在北麂山灯塔所在地干过副乡长一职,这一次把年休用来志愿服务,一来怀旧一下,二来换换环境放松一下。 他与当地的渔民相处还是不错的,因此这几天来,他的电话也不少,都是当年这里的朋友与同事,当然也少不了酒友。

    前几天,他把我带到工作过的乡政府(北麂社区)里转了转,上了大楼的二楼,指着他曾经住过的卧室说,“我以前就住在这里,那时候经常满屋子的‘白眼鹿’啤酒瓶,2块多钱一瓶的啤酒,一喝就10来瓶,醉了就随地一躺呼呼大睡。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啊。”老冯有点感叹。

    李白说“斗酒诗百篇”,除了好酒,老冯也好文。这几天在岛上,点点滴滴的事情,老冯都会记录下来发到微信上。“瑞安日报刚刚成立时,我就成了日报的特约通讯员,练就了我的写作能力,出手也比较快。”他说。这几天,他天天为有关媒体提供消息源。看来酒与文之间,确实还有一腿。

    外表看起来斯文的老冯,想不到还是骑自行车的高手。虽然老冯的年龄五十出头了,工作也比较忙。但他却是当地一家自行车户外俱乐部的领队之一,经常组织队友们在休息天骑车郊游。“这几天有队友打电话过来了,说老冯你去哪儿啦,没你都组织不起来了!”老冯继续告诉我,“来岛之前,我组织队友最多一天骑车200多公里,那一次是从瑞安出发,骑车到文成,转道青田,心情比天还蓝,年轻人都不如我啊。”冯哥有点自豪。看来他比我潇洒。我平时也爱郊游,但只是开一辆老爷车在车道上转,乡间小道是进不了的。没了乡间小道,这郊游如同农家菜少了农家烧! 姜,还是老的辣啊!

    冯西村眼中的林健:“这个伙伴有点意思”

    将要离岛,心不宁静。特别是伙伴林健难以忘怀。从上岛第一天,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在乘坐海巡1616号时,他说,“坐船不怕”,我说:“不怕坐船”。当时我就在想:“这个伙伴有意思。”

    短短的10天中,林健给我留下了深刻形象:他以前干过服装行业,现在搞营销;也许由于职业习惯,总是脸带笑容;廊道中见面一笑就是“冯哥”,和蔼可亲。在灯塔技能方面,不懂就问,一直到弄明白为止,还把自己学会的知识分享到朋友圈。他分享的知识都是自己理解之后的内容,还特别会打比方,大家一看他的微信就能理解原本看似“高神”的设备。

    在工作后空闲时,他喜欢拿出照相机,拍日出、日落以及生活景头,有时会偶然“咔嚓”一声拍下工作一刻。“冯哥你看!”他经常会这么抓拍我工作的场景。

    工作时,我顺时针闭帷,他逆时针闭幄;上楼梯时,总是一前一后;升国旗,也是一左一右……我们两人形影不离。他爱好户外活动,我喜爱骑自行车,特别是那天上午停电,两个人从塔楼下来,各打一盆冷水,用手捧了水,在脸上快速地擦了擦,不约而同地转过头,面对面笑了……总之,我们有着许多共同语言。

    工作之余,他常会与我谈心,有时也会讲:“冯哥,我们一定要干好志愿者的工作,我们是第一批啊!”有时他会到我房间来,讲出心里话:冯哥,这几天我好像什么都没想,就跟在这里上班一样。前天又讲:冯哥,这次志愿者时间如果再长一点才好。我们都想时间能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短短十天,我认识了林健,熟悉了林健,他是一位快乐之人,勤奋之人,厚道之人。也许由于天意,感谢温州航标处的认真筛选,让我们一起值守灯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议事厅
   第00006版:玉海楼
   第00007版:广告
   第00008版:远望角
两名志愿者昨结束10余天守望之旅
难舍灯塔,他们栽下一棵相思树
瑞安日报 在现场 00004 两名志愿者昨结束10余天守望之旅
难舍灯塔,他们栽下一棵相思树
2014-4-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