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明昨赴高楼调研后进村整顿工作时指出
坚定发展信心决心 落实强村富民措施
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
本报讯(记者 郑拥拥)看村貌,进农户,访民情……昨日上午,市委书记陈建明到高楼镇屿后村开展基层走亲连心后进村整顿调研工作。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我市梳理54个后进村居,由市领导挂钩联系,督促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专项整顿,以促进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屿后村是陈建明的联系点,该村南连平阳,是革命老区、市生态村,具有丰富的绿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但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村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身体康复了吗?”“一年收入有多少?”……昨日,一到屿后村,陈建明就到困难党员杨方勋、困难群众杨希烫家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在实地察看石龙溪、水库等情况后,他还召开村民座谈会,详细了解该村的发展情况,一起分析困难问题,共同研究帮助解决。
陈建明对该村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表示肯定。他希望该村充分发挥其丰富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发挥紧挨高楼绿道、规划中高速出口的交通优势,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标准化管理之路;着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等项目,实实在在地促进农民增收;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围绕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做好规划,建设道路,改造农房,保护好青山绿水,努力使屿后村成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
“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陈建明要求广大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目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水难、住房难问题;强化基层基础,发挥党员作用,大力实施“红色细胞工程”,切实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早日摘掉后进村的帽子。
陈建明强调,深化帮扶支持,形成发展合力。后进村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相关镇街党委书记、班子成员及驻村干部要主动落实责任,积极指导村里制订整顿方案,做好具体工作的帮扶;市水利、住建、市委农办等相关部门单位要整合资源,结合各自职责,积极为村里提供指导帮助,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后进村的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基础设施得以改善,群众收入有所提高,整体面貌发生变化,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