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学生提前“闹”端午
包粽子技艺不输瑞安学生
■记者 项乐茹/文 孙凛/图
“看,这是我包的第一个‘zongzi’”澳洲男孩Alex兴奋地拿起自己刚绑好的粽子给小伙伴看。昨天,来自澳大利亚的21名师生正式开始了他们的瑞安生活体验之旅。他们入乡随俗,拜师学艺,一个个上演包粽子“处女秀”,与中国传统习俗来了一次零距离接触,提前欢乐“闹”端午。
当天上午,在市集云实验学校食堂二楼,制作架上已经摆好了一盆盆包粽子所需的粽叶、米以及馅料。澳洲学生们好奇地打量包粽子的工具材料,跃跃欲试。
说起包粽子,别说外国学生,咱瑞安学生估计也挺陌生。可还没等食堂师傅讲解,澳洲学生Alex就拿起两张粽叶叠在一起,有模有样地把粽叶卷成漏斗状,装米放料。一旁的两位瑞安学生看看他,再看看自己手中的粽叶,还有点犯难:“以前没包过粽子,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包,可别到最后反过来,他们成了我们的小老师。”
“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感觉新鲜又有趣。”Alex告诉记者,他觉得把米包进粽叶制作食品的方式很特别。在交谈中,Alex时不时用普通话 “是”、“对”回答问题,原来,他还是个中文爱好者,会说不少简单的中文词汇。
不一会儿,Alex手中的粽子已经初具雏形,只剩最后用绳子把粽子裹好绑起来。有点不知所措的他,赶紧向一旁的食堂阿姨现场拜师学艺。他看着两片长叶子在师傅手上翻腾几下,熟练地系上绳子,就变成了有棱有角的粽子,不禁发出啧啧赞叹。
颇有点心领神会的他,轮到自己动手时,却发现看似简单的几个动作,学起来并不容易。绳子在粽叶上缠来裹去,不是包成扁的,就是漏米。“这包粽子可真有点难。”Alex笑着说。
和Alex一样,澳洲学生都很快包起粽子,速度不输瑞安学生。他们有人求助师傅有人则发挥创意,包出的粽子极具个人风格,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澳洲女生Tayla手中的粽子明显馅料放多了,成了类似披萨的扁平形状,没等她松手,米粒已经从粽叶里散落出来,引得她自己乐不可支。
“包粽子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的一名大臣屈原,它也是我们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瑞安学生邓琳子一边包粽子,一边给结对学生Alicia“科普”粽子的由来。在一旁市集云实验学校学生制作的英语黑板报上,一则则关于“端午节”的故事让澳洲学生读得津津有味。
很快,一个个“百变粽子”挂满了架子。中午,经过食堂师傅的加工蒸煮,他们都尝到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有红枣馅的,也有猪肉馅的,不少人一下子吃了俩。
除了包粽子外,当天,澳洲师生还游览了瑞安文化地标玉海楼、瑞安外滩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