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飞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员干部走基层的次数多了,解难题的本领强了
飞云街道架起党群连心桥
让“最后一公里”服务更温馨
马道村组织图片展
飞云街道班子成员组织教育实践活动夜学
飞云街道机关干部参观板寮浙南游击纵队旧址
街道对江南居民区菜市场进行专项整治
杜山头村组织党员清扫街头巷尾
新居民服务管理所组织民意代表、企业、员工协调

    党员干部走基层的次数多了,解难题的本领强了

    飞云街道架起党群连心桥

    让“最后一公里”服务更温馨

    ■记者 金汝 通讯员 郑小虎 郑思思

    4月14日中午11时许,阳光明媚,飞云街道杜山头村党支部书记杜有东和村委会主任廖红卫在山上督查苗木种植情况。他们说,山上正修建公园和登科廊亭,这几天抓紧时间植树,早点让村民多一个晨练的好去处。

    飞云街道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谋民利、解民忧、惠民生”,创新为民服务方式,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民情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用干部“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致力打通基层联系“最后一公里”瓶颈。

    教育实践活动:新招频出特色多

    4月10日晚,飞云街道办事处会议室内依然灯火通明,20多名街道班子成员在试卷上认真作答。这场考试既考量他们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识的积累,也有对整改“四风”的见解。今后,该街道将定期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类似考试。

    以考促学的模式得到全体班子的一致赞同。而这样的创新举措,只是飞云街道精心践行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飞云街道秉承“在机构设置上体现实用,在方案制订中体现实际,在教育成果中体现实效,在工作措施中体现实在”的原则,在设置常规机构的基础上,别出心裁地增设8个工作组(作风建设组、制度完善组、民生改善组、项目推进组、实体振兴组、环境整治组、社会维稳组、党建提升组)和6个指导组,并结合街道中心工作,对实践教育活动承办的相关事宜具体负责,尤其是为今年街道党员代表年会确定的10个重大事项保驾护航。

    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彪说,在今年教育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时,就十大项目办理情况将向党代表一一作出回复,让群众切实体会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成效。

    此外,飞云的自选动作亮点颇多。无论是机关干部到湖岭镇板寮参观浙南游击纵队旧址,还是领导班子夜学《之江新语》、焦裕禄精神;无论是街道综治办组织相关单位治理江南居民区菜市场脏乱差现象,还是马道村党总支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图片展,都体现出机关干部和村干部转变工作作风为民服务的用心。

    据粗略统计,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该街道会议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会议少了,干部到基层的时间多了。清洁乡村建设是否遇到阻力?“四边三化”的不足之处在哪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困难……对查出的问题,飞云街道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事抓起、从细节做起,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南港村内一条道路沿线分布着混凝土厂、水泥厂、煤场等,经常尘土飞扬,砂石遍地,附近村民反映强烈。

    街道和村干部多次与企业主协商,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花费60多万元购置了洒水车,并聘请两名工人清理沿路垃圾。现在,洒水车每天出动七八趟作业,村党支部书记蔡贵兴说,现在道路上的灰尘比以前少了,村民也敢打开门窗。

    红色细胞工程:小“细胞”促村居和谐

    “前几天,我家门口的路灯坏了,晚上门前黑乎乎的,出入很不方便。‘邻长’杜有东上门走访了解这个情况后,当天就让电工修好路灯。”杜山头村村民陈开糯告诉记者。

    在杜山头村,12名“邻长”定期走村入户、收集民情民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记录疑难问题,为群众服务办事。

    激活小细胞,服务大社会。飞云街道从今年3月启动“红色细胞工程”工作,以杜山头村和垟西村为试点村,通过动员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力图在全街道构建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红色细胞”组织网络,实现了“上面千条线”和“基层一张网”的无缝对接,为社会“大肌体”的健康和谐输送“养料”。

    “近年来,村里治水、修路,事务繁多。全村1400多人,仅仅依靠6个村干部没法把工作做细致。”杜山头村党支部书记杜有东说,启动“红色细胞工程”后,村里迅速组建邻里互助会,按照每个“邻长”分别联系10至30户村民的原则,确定了12名“邻长”。

    走村串户、访贫助困、调解纠纷、听取民意,是“邻长”的必修课。飞云街道要求,党员“邻长”每周一次上门“寻诊”,村干部对群众的急难问题及时“急诊”,市、街道党代表固定日期安排“门诊”,街道党工委重大问题组织“会诊”,对基层难题实行归口管理、限时办结、考核问责,形成基层难题化解的系统程序。

    3月23日,垟西村民吴某的房子失火。经查,电压骤升造成电器起火是主因。村党支部书记兼“邻长”沈建国获知后,与村委会主任邓伦春多次陪同吴某,与电力部门商议赔偿费。经过多番沟通,4月11日,吴某与电力部门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据统计,短短几月内,杜山头、垟西两村“邻长”已为村民办理各类服务15起,解决村居纠纷5件,协调建设项目2项,还牵头开展6项工作。

    下一步,飞云将在试点村的基础上,逐步向全街道各村居推广“红色细胞工程”。

    红色民意站:民意代表乐当和事佬

    来自贵州的阿贵是飞云街道云峰社区一家鞋企的中层管理人员,同时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云峰社区新居民民意代表。几天前,他刚刚调解了一起鞋企与9名新居民员工之间的劳资纠纷。

    飞云一共有56名像阿贵这样的新居民民意代表。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凭借较高的威望、文化程度,以及一副热心肠,成了“民意联络员”、“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在新居民员工与企业、政府机关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河南籍党员阿领是新居民民意代表,还是云峰社区红色民意站成员,这缘于他在新居民群体中的威望。几年前,他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协调解决了一起20余名新居民与本地老板间的劳资纠纷。他也因此成为新居民工友中备受信赖的“大哥”,但凡有他参与调解的,双方甚是信服。

    2012年11月成为民意代表后,阿领经常利用空暇时间,到邻里乡亲家串门,在聊谈叙旧中,宣传政策,收集民意。

    数据显示,去年新居民民意代表共反映了17项意见,包括社保、子女入学、租住房安全、法律宣传、业余文化生活、工作环境和劳动时长、技能培训等多个新居民关心的现实问题。

    截至去年12月,飞云共有各类企业3000多家,新居民5.87万人。一旦小矛盾不及时化解,容易演化为大矛盾,直接对基层的稳定和谐造成压力。

    今年3月,云峰社区一鞋企老板发现个别新居民员工私自将制鞋材料扔进池塘里,一怒之下,辞退了全部9名员工。

    9人不服气,要求企业主全额发放工资的前提下,另外补偿每人1万元,否则“就到工厂里闹事”。

    消息很快传入贵州籍民意代表阿贵的耳朵。他马上找到企业主和9名员工,了解详细情况,并苦口婆心地劝告员工:“一定要冷静,闹事对双方都不利。我会给双方一个满意的答复。”

    随后的3天里,在阿贵多方奔走下,双方的关系逐渐由僵持转为缓和。上周,双方达成和解:企业主向9名员工全额发放工资,并每人补偿1000元。

    云峰社区党委书记徐良超说,这些新居民为该社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当前涉及新居民的矛盾纠纷多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其中大部分群体性事件都是由于与新居民沟通协调不到位而引发。新居民民意代表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党委政府和新居民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一旦出现纠纷,新居民民意代表马上介入,成为双方的和事老,做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要闻
   第00003版:广告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广告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飞云新闻
   第00008版:微播报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认知墙
   第00011版:云江潮
   第00012版:实验室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金周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让“最后一公里”服务更温馨
瑞安日报 飞云新闻 00007 让“最后一公里”服务更温馨
2014-4-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