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视力很受损
“瑞报实验室”证实电子产品成视力下降“元凶”
■记者 李心如/文 见习记者 王鹏洲/图
电子产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到底有多大?本报4位记者用裸眼测试和电脑验光,分别测试看ipad、手机、电脑前后的视力,得出结论,看电子产品30分钟后,4位记者不同程度出现视力下降现象。
许多年轻父母经常将ipad、智能触屏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作为孩子早教的教具,却不知此举可能让孩子早早变成“小眼镜”。
电子产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到底有多大?昨日,本报4位记者做了一次实验。
实验前,验光配镜师首先测试了4位记者的裸眼视力,并进行了电脑验光,之后4人分别用时30分钟看ipad、手机、电脑、电视,再重新测试以上项目,实验数据证明,4位记者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视力下降。
实验人员
本报4位记者
李记者25岁(戴近视眼镜 测试矫正后的视力) 裸眼视力:右眼1.2,左眼1.5-2;电脑验光:右眼1.50 ,左眼1.0。
项记者25岁(戴近视眼镜 测试矫正后的视力)裸眼视力:右眼1.2,左眼1.0;电脑验光:矫正眼镜反光问题,无法进行。
黄记者24岁 裸眼视力:右眼1.0,左眼1.0 ;电脑验光:右眼2.12, 左眼1.62。
王记者24岁(戴近视眼镜 测试矫正后的视力)裸眼视力:右眼1.2-3,左眼1.0 ;电脑验光:右眼2.00 ,左眼2.12。
(裸眼测试使用标准视力表,数据越高,视力越好。1.5表示1.5一排均能看清楚,1.5-2表示1.5一排有两个图标看错)
实验过程
看电子产品前后视力数据对比
对4位记者进行裸眼视力和电脑验光,记录了初始数据后,李记者看电脑,黄记者看ipad,项记者看电视,王记者看手机,时间均为30分钟。4位记者看完以上电子产品,重新进行裸眼视力测试和电脑验光,进行数据对比。
李记者先盯着看网络视频10分钟后,感觉眼睛有些酸,继而改浏览购物网站10分钟,最后又观看了10分钟的网络视频。
黄记者在玩ipad时,每间隔10分钟便调节一次亮度,从1/2亮度调节到3/4亮度,最后10分钟调节到了最亮的状态,她眼睛开始产生不适,有些酸痛,想流眼泪,眨眼次数也增多。
项记者看电视,因为坐得较远,眼睛相对较轻松,但是,30分钟后也出现了轻微的酸痛感。
王记者在手机上看网络小说,10多分钟后转而玩手机游戏。
4位记者在使用电子产品30分钟后,闭眼时都出现了酸痛的感觉,黄记者和李记者还因酸痛出现了一点流泪的情况。
实验结果
看电子产品半小时后视力下降
实验结束后,4位记者重新进行裸眼视力测试和电脑验光。
李记者的裸眼视力:右眼1.2-2,左眼1.2; 电脑验光:右眼1.50, 左眼1.25。
项记者的裸眼视力:右眼1.0,左眼1.0-3。
黄记者的裸眼视力:右眼1.0-2,左眼0.8 ;电脑验光:右眼2.25, 左眼2.12。
王记者的裸眼视力:右眼1.0,左眼1.0 ;电脑验光:右眼2.12, 左眼1.75。
实验结果:4位记者用时半小时看完不同电子产品后,皆因眼睛疲劳而加剧泪液分泌,视力均有下降。
专家支招
看电子产品
要注意
安全距离
“实验中,有两位实验者出现流泪的现象,这是因为人在视力疲劳后,反射性的泪液分泌。如果你每天长时间集中用眼,就会使眼睛产生疲劳感,刺激泪膜分泌泪液,时间一久就会导致泪膜质量下降,使干眼症状加重。”市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生王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少儿童在频繁使用电子产品后,一段时间内出现频繁眨眼的症状,这也是因为眼睛产生疲劳感,最终引起眼睛干涩,导致频繁眨眼。”
王强介绍,人们在使用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时,阅读距离往往比看书时的距离近,而阅读距离的拉近会使眼睛聚焦时的角度增大,进而造成眼睛的睫状肌收缩的幅度增大,时间一长,睫状肌自然容易感到疲劳。另外,手机屏幕小,浮现的字体也小,眼睛要看清这些字,就要迫使睫状肌收缩更强,就可能使眼睛产生痉挛。而反复发生多次假性近视,时间一长治疗不及时,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据了解,相比大屏幕的电视、电脑,屏幕小的手机最伤眼睛。要保护孩子的视力,要从孩子的用眼距离、时间、和姿势下手。一般情况下,看手机的安全距离为33-40cm;看电脑的安全距离为50cm;看电视的安全距离为电视对角线长度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