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门头”,溪山绿意
高楼东坑有瑞安最长碇步,建于1881年
■记者 林晓
这里有山有水,“漈门筏趣”是其经典旅游项目之一。坐上竹筏,随溪流逶迤曲折,观两岸滩林风光,戏清溪秀水,别有一番春天的味道。
漈门溪是飞云江的支流,漈门溪景区内溪流长10多公里。今天,我们的“飞云江人文系列”文章,将走近高楼漈门溪,看一看这里的风景,说一说流传下来的传说。
漈门:“瀑布门头”风景美
在《飞云江志》的《支流》一章中,有记载飞云江支流“玉泉溪”一节,其中介绍“玉泉溪,古称芝溪,位于文成县玉壶,下游段瑞安称漈门溪。”
也就是说,上游位于文成县玉壶的玉泉溪,流到了我们瑞安境内,就被称之为漈门溪了。
清明之后,我们一行从市区驱车出发前往高楼方向,经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来到了漈门溪所在的高楼镇。
沿漈门溪一路向西,同行的市水利局高楼水利站工作人员黄礼义为我们做向导。他介绍,“漈”在瑞安话里是瀑布的意思,所谓的“漈门”,就是瀑布的入口,用瑞安话来说就是“瀑布门头”, 过了漈门溪,再往飞云江上游泰顺、文成等地,就到了有很多瀑布的地方。
“前面就是瀑布门头,所以风景美啊!”我们在风景秀丽的溪山旁行进,向路人打听漈门溪所在的东坑村,热情的村民也自豪地讲起了“瀑布门头”。
东坑:村东有溪坑
《飞云江志》中的资料显示,玉泉溪由文成县玉壶进入瑞安后,南流至东坑村,左岸纳东坑溪,进入漈门溪。
资料上的意思十分明白,也就是说,漈门溪流经瑞安,首先进入的地方就是高楼镇东坑村。我们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东坑村的热心村民胡永雀。
胡永雀今年80岁,是土生土长的东坑人,他不仅会驾竹筏,讲故事,唱山歌,对东坑村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
胡永雀的家就住在漈门溪旁。胡永雀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家门,本打算在客厅里聊天,我们却看上了他家的后门。原来,打开胡家的后门,即见漈门溪。坐在溪边,胡永雀的老伴陈戴兰为我们泡起了一壶茶,胡永雀说话“高楼腔”很重,听着有些难懂,他家老伴和女儿还要插几句当“翻译”。于是,在一派春光中,我们听胡家人说起了漈门溪的故事。
“我们东坑村的得名很简单,村东侧就是漈门溪,用瑞安话说东面有溪坑,所以就叫东坑。”胡永雀喝口茶,讲起了水也讲起了山。
阵图潭:泥人将军变石马
传说,很久之前,漈门溪前有座黄泥山,山上有个大王,人称黄山王。黄山王有“点石成人”的本事,能将制造的泥人变成真人。
“这个黄山王想造反当皇帝,于是,他造了很多泥人。”胡永雀说,这些泥人都是“未开眼”的“盲瞠人”(瑞安话“盲人”的意思),一旦开眼后,威力远超正常的战士兵将。
皇帝的军师听闻此消息后,就到漈门溪一带捉拿黄山王。情急之下,黄王山来不及给泥人开眼,只好让“盲瞠人”冲锋陷阵了。
后来,“盲瞠人”打了败仗,泥人将军在高楼石马村自杀,他把战争所用地图“阵图”,抛在漈门溪,变成一个潭,后人称为“阵图潭”,而泥人将军也变成马的样子,在漈门溪留下一个地名,叫做石马垟。
“盲瞠人”打了败仗,黄山王也失去当皇帝的梦想。如今如今,高楼一带还流传着这一故事。
我们依漈门溪一路走来,胡永雀指着不远的山头说,前面有个虎山,又称猛虎山,海拔624.8米,形如猛虎下山。瞧!此虎两眼圆瞪,大口张开,前爪腾起,气势凶猛。“过了猛虎山,我们还可看到相思鸟、老鹰展翅和双口潭。”
双口潭是漈门溪溪水最深的一段,潭最深处达200多米,在左边山上,相隔10多米两边各有一个洞口,这两个洞口里边相通,属人工凿通,原来准备当导流渠。右边有座人造小山,据了解,在1958年“大跃进”时,国家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水库,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又赶上汛期来临,造成工程失败,所以没建成的大坝就成了小山留下来。
古碇步:几番山洪几番新
在这片群山峡谷里,逶迤着一条清澈平缓的漈门溪,溪流之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一条条石头组成的碇步,它是古时人们过溪的主要依靠。
漈门溪溪流之上,平整的石块一字排开,从小溪的这头一直横跨到那头。《考工典拾遗记》记载:“舜命禹疏川奠岳,济巨海,鼋鼍以为梁。”《竹书纪年》中也说,“周穆王三十七年伐楚,大起九师,东至九江,架鼋鼍以为梁”。
鼋鼍是一种特别巨大的乌龟,而在浅滩溪涧中刚露出水面的石磴、大石块,远远望去,碇步如一个又一个露在水上的乌龟背,古人形象化地称其为鼋鼍。
而据《瑞安市交通志》中《陆运篇桥梁》的“碇步”一节介绍,东坑村的东岩碇步全长120米,为瑞安境内最长的碇步,清光绪七年(1881)建,为古时高楼与青田间主要过溪通道。
村民向我们介绍,东坑古碇步几经风雨、山洪。“早年没有桥,瑞安高楼往青田方向走,这个碇步是必经之路。早年,每次山洪大水来了,路就断了,于是在碇步旁有农家就成为旅社。”
资料显示,东坑古碇步共有169步,是千百年来村民们往来溪两岸的主要通道。1911年,被山洪冲坍89个碇齿;1959年,损坏30个碇齿;1969年,又冲掉50个碇齿;1980年,国家拨款2000元全部修复。1987年建筑公路时南端填塞3个碇齿,尚有169个碇齿。
“碇步除了行人之外,还有走船。这是我们东坑古碇步与别的地方不同的特点。”胡永雀说的“走船”,其实就是行驶竹筏。我们见到碇步南端第14至15步齿间留有1.4米宽的缺口,是通竹筏的口子。
随着社会发展,美丽古朴的碇步也被现代水泥桥取代。1989年东坑大桥建成之后,这条古矴步开始成为专供游客观赏的古迹。
旅游:安静的看风景,疯狂的玩穿越
漈门溪宽窄不一,河床曲折,两岸是典型的江南山野风光。泛舟溪上,观景戏水,自然有着别样的情趣和情调。
在漈门溪,来旅游的人走在上面,头顶着蔚蓝的天,脚底下是哗哗的水,可以慢慢踱步,也可以跳跃着一路奔跑,就像在水上弹钢琴,或舒缓,或急促,那种美妙感觉无与伦比。
据村民介绍,来漈门溪旅游的人,有安安静静看风景的人,也有比较自然“疯狂”的驴友。
“这里适合峡谷穿越,常有驴友来烧烤,举行篝火晚会和露营等户外活动。”当天,我们偶遇的温州某户外俱乐部小郭和他的队友们说。
“这里溪面开阔,碧水如蓝天,水如镜,天也如镜,仿佛一个明净、透明、安逸的水世界,无怪‘千古男儿一放翁’至此,也是陶陶然的。”
据小郭介绍,漈门溪境内有众多形态各异的瀑布、溪潭。夏季气温比周边地区低2至3摄氏度,再加上流水潺潺,游客漫步林间会感觉十分凉爽。此外,当地还有上千种植物及多种野生动物,为平时在城市的居民添加了游玩的野趣。
东坑古碇步
漈门溪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