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余律:乐善好施的榜样
杨余律

    杨余律:乐善好施的榜样

    ■记者 陈希林

    昨日,进入湖岭镇峰垟村口,记者看到路边矗立着一座别具一格的六角亭——“金峰亭”。村民说,为了它的建成,村里老人杨余律捐了不少钱。原来,去年7月份,峰垟村“两委”决定在村里修建一座六角亭,同时还修建一条道路和一座桥梁,杨余律带头捐资,陆续捐资了29万元左右。

    今年71岁的杨余律是桂峰山区的一名普通侨属、退休干部,远近的人大多知道他是一名乐善好施的人。平日里他省吃俭用,出门不坐车,出差只坐公交车,但为了家乡的修路造桥、建敬老院等公益事业,他却出手大方,慷慨解囊。20多年来,他为了各项公益事业捐资捐款近300万元。

    杨余律出生在湖岭桂峰峰垟村的一个革命家庭,从小受到党的教育和革命事业的熏陶。1976年,时任桂峰乡团委副书记的他在心里产生一个美好的心愿:学习朱德总司令的高尚品德,对党忠诚,多缴党费,报答党恩。

    从那时起,杨余律便把这桩心愿付诸行动,把钱一分一毛地积攒起来缴纳党费。后来家境好转、殷实了,他就把子女从国外汇来的养老及看病的钱也用来缴党费,并暗下决心:要在有生之年至少上缴党费10万元。至2006年3月,他累计缴纳党费101111.11元。

    杨余律说:“200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5周年的纪念日,我这10余万元党费里7个1,象征党的生日‘七·一’,表达了我对党的美好祝愿。”

    桂峰地处我市西部偏僻山区,以往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1992年春节后,湖岭至桂峰的公路开工建设,杨余律带头把他们夫妇俩四年来养猪攒下的5000元捐出支持修路。1995年5月,桂峰公路要浇筑柏油路,动工募捐会上,杨余律率先捐出了他七年来节省下来的10万元。峰垟村一座木桥烂了,杨余律拿出所有积蓄,并动员子女捐助,凑足10万元,修建了老家的石拱桥。家乡建造自来水厂、修路造桥、建文化活动场所,建敬老院,杨余律都把自己平时节约下来的钱捐出来,甚至把儿子寄来让他治病买药的1万元也捐了出来。

    杨余律不仅捐资金,而且还捐房子。2003年,杨余律听到乡侨联正为缺乏一处活动中心而发愁,就毅然决定把夫妇俩足足忙碌了两年才新建成的900多平方米、价值达56万元多的房子慷慨地捐给了乡侨联。

    2004年元宵节,杨余律到市慈善总会,捐出了1万元;并在随后的两年里,连续每年都捐出1万元。在2005年5月份开展的“慈善一日捐”大会上,他又认捐了15万元。

    杨余律的慈善行为迄今没有停止下来。杨余律对捐资捐款从来不心疼,他笑着说:“我捐的并不多,自己没有钱,靠节省,靠动员儿女,对我来说,捐资帮助他人最有意义。”

    人物简介:杨余律,中共党员,1944年出生,1965年参加工作,曾担任原桂峰乡团委书记、乡党委副书记等职。40多年来,杨余律始终对党忠诚、克己奉公、乐善好施,荣获民政部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提名奖、“全国侨界十杰”提名和“浙江省侨界十杰”等多项荣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广 告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2版:今日塘下·专版
   第00013版:百姓事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乐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杨余律:乐善好施的榜样
我市社区教育
获国字号荣誉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4 杨余律:乐善好施的榜样 2014-4-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