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睛”有颗火红的心
■王国荣
为贫困孩子募捐的爱心活动,经常有,各地都有,从传统媒体到现代网络,似乎贫困群体总是不能脱贫,永远需要发动全社会来援助。
不过也正常,正是有贫困才需要慈善救助。本报4月16日10版报道的“黑眼睛”开设微店、网店为贫困儿募集爱心午餐,是慈善救助行动中的一种新形式。“大家打开手机‘微店’,为贫困的孩子买份营养午餐吧!不要让他们的眼角挂着泪珠,要让他们的嘴角挂着饭粒!”黑眼睛慈善义工队负责人梁锋的QQ群和微信群信息发得好形象,“泪珠”与“饭粒”,反差之大,不吸引网友的眼球都难。
尽管短短一个上午微店就募集了177份营养午餐,共计885元爱心款,有点出乎梁锋的意外。他兴奋于5年来自己这支义工队的公益品牌初步打响,但又觉得势单力薄,“特别是募集爱心款项方面,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大实话。不要说小小的民间义工组织,就是大名赫赫的红十字会等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募集款项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是因为爱心“受伤”太重,“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慈善丑闻的曝出,不仅伤害了国人的心,也重创了慈善事业。
当然,正是有像“黑眼睛”这样大批的公益爱心使者和民间慈善队伍,一直在实实在在地做着慈善,才支撑着民间慈善力量一路走来,百流汇海。像“黑眼睛”这样的爱心行动,更大程度上是在“穷人帮着穷人”——5元、10元,钱不论多少,都是表达一分慈爱之心;能多一个5元,就多助一个学生的一份营养午餐,就免于一日的饥饿。
面对千千万万双“大眼睛”、“黑眼睛”的企盼,民间爱心组织千方百计在帮他们“乞捐”,其中之一的瑞城黑眼睛慈善义工队“与时俱进”地想到了开微店募集善款,这既是一种创新,也是趁了新媒体的方便,更是集结了广大网民和淘宝、微信用户的爱心力量,因为上淘宝和微信的绝大多数是普通民众,他们虽然不富裕,但5元10元甚至再多点也舍得捐。一人一学期营养午餐不就500元嘛,咱咬咬牙也省下来了!
为了“大眼睛”、“黑眼睛”们不再挂眼泪,为了他们嘴角能挂饭粒,也看在“黑眼睛”的“省优”牌子和所有收入明细都公开透明的份上,相信会有更多爱心人士,来为贫困学生的营养午餐出钱出力。不过,仅瑞安市截至2014年新学期就有2890名贫困学生需要解决营养午餐,有245.65万元的资金缺口,确实是件令人唏嘘的事情。由此可见,全国还有多少这样的“缺口”?
这不得不让人疑惑,“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话是多么苍白。我想,那些个国家级贫困县,如果能把圈农田兴土木大造政府行政中心的千万上亿元钱,省一小部分给教育和孩子们,就足够避免危舍埋人、学生饥饿了,也就不用民间慈善义工组织煞费苦心去“乞捐”了。无奈,有的组织名字是红的,心却是黑的;有的名是黑的,心却是火红火热的。好比贫与富的天差地别,好比红与黑的天壤之别。不过,值得黑眼睛慈善义工队欣慰的是,市教育部门、慈善总会、团市委、妇联等单位打算一起参与“黑眼睛”的慈善项目,此后不用再愁势单力薄,不再心有余而力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