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留地建设 解困房政策 土地综合整治利用
仙降多措并举提速安居工程
2000多户村民将圆安居梦
■记者 金汝 通讯员 余赣杰 蔡志岳
4月22日上午,仙降街道下社村安置留地二期工地上,吊塔高耸,机声隆隆,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矗立的高楼与数百米之外的一期工程三幢高楼相呼应。该村安置留地工程让260多户原本蜗居在老旧房屋内的村民看到入住新居的希望。
仙降街道破解审批难、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难、资金筹集难等问题,快马加鞭推进安置留地建设、解困房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利用等。截至目前,全街道已在建、将建4个安置留地项目,启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解困房建设,2000多户村民有望圆了安居梦。
图为仙降村安置留地现场
追梦:下社村民好梦成真
56岁的下社村民胡洪财对于家的印象,始于那套已经四五十年房龄的两层楼房。
房子是砖木结构,内部陈设相当简陋,地板是木质的,没有吊灯、抽水马桶等家具。一楼是厨房和杂物间,二楼是卧室,每个房间都被塞得满满的,即使这样还是不够用。
胡洪财在这套房子里长大、娶妻、生子,后来还有了孙子。添丁进口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房屋更加拥挤。过年前后,亲朋好友来串门,只好将就着挤在一起,分岁酒只能摆在酒店。
经历多年风雨和蚁噬虫蛀后,房屋老旧不堪,部分木头逐渐腐烂,墙壁上的石灰常往下掉。每年台风来临,一家人只能躲到安全的地方。
同时,房屋内外乱糟糟的环境也让老胡直摇头:“楼房密密麻麻挨在一起,电线私拉乱接如同蜘蛛网。”胡洪财说,那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有间大房子,干干净净的,一家人住着舒心,不再遭罪。
去年,他家从老旧的房子搬出来,在村里租了一套商品房。
这套新房子面积120多平方米,现代化家具齐备,窗明几净。虽说还是显得比较拥挤,但与老房子相比,这套房子好歹还算气派。
可是住在新房里,老胡心里依然有个结:“这房子毕竟是租的,什么时候能有一套属于自家的新房子?”
下社村安置留地工程一期工程于2012年12月开工建设,让包括老胡在内的近200户村民的安居梦变得触手可及。据悉,该工程占地15.85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可安置户数192套,每套面积约140平方米。
从打桩到楼房一层层“长高”,老胡不时去工地边转悠。
房屋分配时采取抓阄,老胡的心愿是抽到8楼以上的房子。他的孙子上去抓阄,结果分到11楼一套房子。这让老胡很开心。
如今,一期工程3幢楼房已结顶,目前正处于绿化阶段。
昨日上午,他带着记者来到新房子里。虽然房间内空荡荡的,但是挡不住他对未来的谋划。厨房的摆设、客厅的布置,常常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如今,他正“踮着脚”盼着装修的日子,早日搬到属于他家的新房子里。
站在老胡的新家远望,距离一期工程300多米远的二期工程正在施工,又有一批村民和老胡一样将圆安居梦。
解梦:多渠道解建设资金难题
从陈旧民房华丽转身成为高档小区住宅,在过去几年里,仙降街道借助安置留地建设这场东风,“改”出一片广阔的新天。
下社村位于新56省道边,大部分民房高两层,为砖木结构,房子陈旧,而且线路老化、环境脏乱、道路狭窄,存在比较大的消防隐患。
“很多房子建设时间有二三十年,有一些家庭子女和父母住在一套住房里,年轻人找对象都有困难。”村民钟锦铭说,大家做梦都想着建好新房,早日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
建设安置留地不可缺少资金。对此,在建房户自筹部分资金的同时,村“两委”积极寻求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通过银行贷款,筹措工程建设资金。
村党支部书记钟方瑞介绍,银行授信贷款不仅面向村级经济合作社,也为单个村民服务,因此村干部积极为缺少建房款的建房户牵线搭桥,由建房户采取联保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
“安置留地分配是建房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最考验街道干部和村干部的智慧。”该街道办事处一负责人说。
仙降村是仙降街道第一个分配安置留地的村。该村安置留地占地面积25.18亩,共建有2幢13层高楼和3幢17层高楼,可供293户村民入住。
房屋分配关系每个建房户的切身利益。事前,该村制定相应的预案,以抽签办法分配安置房。具备抽签资格的村民携带必备材料入场,村里5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现场监督抽签,并邀请规划、国土、公证处等相关单位人员出席。抽签分两次进行,结果当场宣布,最后由公证处公证。整个过程都在现场所有村民的监督下进行。
村民金先生说,安置留地分配只要公开、公正、阳光、透明,村民就心服口服。
圆梦:2000多困难户将圆新房梦
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安置留地建设、解困房政策等事关百姓住房问题的措施,开启了更多仙降家庭的“安居梦”。
记者从该街道城建办获悉,仙降村安置留地和下社村安置留地一期工程已经竣工验收,下社村安置留地二期工程正在施工中,新安村安置留地项目正在办理手续。同时,上垟村安置地已经开工建设,四甲村城中村改造可能于今年底明年初开工。
值得一提的是,新安村安置留地建设因总体控规、用地功能变更、指标合并、国有土地置换等种种原因,成了历时1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去年上半年,市领导及街道领导共同努力,终于“唤醒”新安村安置留地商住小区建设。该工程总用地面积15.82亩,共建成170多套房屋。
此外,借助解困房政策,去年仙降9个村申请33.5亩指标,预计可安排300户住房困难户。
前不久,大坑村拿到部分解困房建设指标。村党支部书记曾安荣介绍,该村将建成50多套房屋,用于改善村内困难户的住房条件。目前,村干部正在协调住房困难户与解困房的供需关系。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中,东川、仙篁竹、垟头村共90多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现已立项审核,已在办理供地手续,可解决和改善1000来户居民住房条件。
“安居工程是民心工程,加快安居工程是当前仙降老百姓的迫切愿望。不仅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还将主推仙降融入市区,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全街道品位。”该街道办事处一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