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任河长是高度自律行为
■薛建国
本着“对家乡环境负责,对自己企业负责”的想法,海安三位年轻的企业家自愿担任山下河的河长,出钱出力,防污治污(详见本报5月6日第10版报道)。
这应该是一件让人感到很可贵的事。有担当、有责任,是一个优秀企业家必备的素质。这种素质是可贵的,今天我们从这三位年轻企业家身上看到了。
事实上,有不少人是抱定“逐利是人类本能”这一说的,目的是为无良者作不道德辩护,或打“同情分”,这是无良者不以无良为耻得以长期生存的基础。
我们经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们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资源。可实际上,也有很多人是看不到这一点的,他们看到的可能是,这个月厂里的污水全部排进了江河,企业成本下来了,利润上去了,在他们看来,这种真金白银可比绿水青山来得实在。
这种以破坏生态文明,牺牲人类健康为代价获得的资本,是黑色的,包含着血。但同样可贵的是,秉持良心者亦不在少数。去年,在全国产生广泛舆论影响、率先提出悬赏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就是咱瑞安人,也是一名年轻的企业家。无疑,他是为良心和良知所使,传导了一种正能量。今天,在浙江打响“五水共治”攻坚战的时刻,我们又看到了瑞安三位年轻企业家的积极表现,仿佛看到美好就在不远处,这种美好是自然生态环境之美,也是人的内心世界之美。
三位年轻企业家自愿当河长,首先应看到他们很自信。监督别人,首先要被别人监督,他们自愿当河长,我想是不怕被别人来监督的。要有这种不怕的底气,自己必须做得正、行得端,即自己的企业一定是环保达标企业,否则就成“贼喊捉贼”的笑话了。自愿当河长,等于向大家喊话“看我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次,这是一种高度自律行为,自律高于他律。相信,在“五水共治”这场声势浩大的行动中,我们一定会赢得一个蓝天碧水的好环境。俗话说,江山易打难守,如何才能保证碧水长流,建章立制,加大惩罚力度,这是必须的。但要“长治久安”,关键在人心,在人的意识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破坏环境是丧失良知行为,是对整个人类的伤害,那么就会约束自己的不当行为,有了这种自律,呵护自然生态环境就会成为一种高度自觉,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